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东风染碧树文集 !
汉末的政府十分孱弱,皇帝的命运总是掌握在大臣的手中,社会动荡不安。地方政权雄踞一方,自恃手中的军力和财力,与中央政府抗衡,并以朝庭受制于人为借口,为自己的割据找理由。为了能够在动乱中稳操胜券,各地政权纷纷招贤纳士,为各种人才施展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正是基于此,武士逞勇,文人施谋,各为其主,以个人才智操纵集团力量进行搏弈,在争斗中谋取利益。在这持续不断的动荡中,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制胜的资本,就如董卓之得失吕布,刘备之求佐孔明,一个人才的来去,可以让时局为之转换,可以让集团起死回生或由生入死。
在这种形式下,各位霸主对人才的争夺格外厉害,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曹操强招徐庶。但这些人才也不都是被动地处于等待选择的位置,有些人就能随势而动,自由决定自己的来去。虽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但仁人君子毕竟会对旧主心存感觉,这也是一个人能够立世的资本,不会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机密对旧主人实施暗算,更不会像吕布一样为自己的私利而对旧主人滥施杀戳,那是为整个社会道德所不耻的,如果谁那么做了,往往会身败名裂。如果再加上其它一些不良人品,可能会自取杀身之祸,这就如许攸之死。
许攸本来是袁绍手下的著名谋士,曾追随袁绍起兵讨伐曹操。当时刘备因玉带诏之事为曹操所攻无计解围,无奈之下向袁绍求救。这袁绍本是犹柔寡断之人,临事往往举棋不定,加之手下谋士又各逞其才,所出计策大相径庭,这更让袁绍踌躇不决。在刘备求救之时,许攸对起兵讨曹全力支持:“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汉室,起兵是也。”这一片言语既表明了他对曹操的看法,也让袁绍坚定了讨曹的决心。以此观之,似乎许攸是汉室的忠良之士,其实不然,而是他以为凭借袁绍的势力,应该能克曹操于倾刻,袁绍如果真能讨曹成功,就为自己增加了政治资本。三国时期的好些谋士,都没有什么道德操守,一副为虎作伥的样子,比如曹操手下的一些谋士就曾多次劝曹操废掉献帝登上九五之尊,好在曹操定力较强,虽说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毕竟不肯走上这一步。而许攸力劝袁绍讨曹,并不是出于对曹操操纵皇帝的愤怒,他一方面是想利用这一时机自己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袁绍成就霸业。
虽说袁绍下了讨曹的决心,但由于他手下的谋士各怀心事,势不相容,而他又没有管理好这些谋士的本领,造成内力互相抵消,他想不失败也难。
官渡之战是袁曹两大集团的一次决定命运的争战,许攸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当时袁曹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曹操由于军粮告竭而向许昌求救。凑巧的是赍书使者为许攸所获,许攸自以为逮到了立功的机会,马上带着曹操的书信来向袁绍献计,让袁绍乘此机会,分出一部分军队星夜掩袭许昌。如果袁绍真的用了许攸之计,说不定历史也就改写了。但历史之所以是现在这个走向,肯定有不容置疑的原因的。三国演义上说袁绍多谋而少断,这实际上成了他的致命伤。袁绍认为这催粮书信可能是曹操的诱敌之计,他担心中了曹操的计策,不肯听许攸之言。许攸本想分辩几句,不巧的是恰好此时审配来书说许攸在冀州时行为极不检点,不但滥受民间财物,且纵子侄辈多科税钱粮为己所有。这些劣行当然令袁绍十分反感,对他的人品开始怀疑,他的计策更没有了采用的必要。其实这也不能光怨袁绍,当一个人的人品都不能让人相信时,他的话还有什么可信度呢?古来如此,现在也一样。
但有时候,人品差的人更可怕,对事业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对他们更应该进行提防,不能给他们报复的机会。但袁绍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他只想到了快意口舌,对许攸进行责骂,没想到这责骂成了他失败的导火索。
许攸本不是什么忠贞之士,不得意于袁绍,干脆就背弃袁绍,去投了曹操,一副小人的嘴脸。
曹操对许攸的到来可谓大喜过望,他非常清楚,这样一个掌握着对手所有底细的人的到来,就等于让自己在这场争战中稳操胜券,因为对手的所有致命伤许攸都了若指掌,许攸的一个计策,就可以让袁绍彻底失去还手的能力。所以曹操说“子远肯来,吾事济矣!”
虽说曹操本性多疑,但在关键时刻他能把握机会,这是他能成功的关键。对许攸曹操本来心存介心,并不以实言相告,但当许攸说出他粮竭催办之事时,他已确定许攸是真心来投,马上向许攸问计。许攸既来投曹就只能一心一意,因为此时他已没有退路。想许攸曾说曹操是汉贼,积极支持袁绍兴兵讨伐,只因为自己不被重用,就转而投入曹操的旗下,可见他从没有一个真正的价值观,只是一条供人养的狗而已,或者比狗还不如,因为狗必定对养过的主人心存感激,不会出口去咬旧主人,而这许攸,一入曹营,马上发了狠招,让曹操劫乌巢烧粮,断掉袁绍的粮食供给,袁绍想不败行吗?
许攸的来去,让官渡之战的结果改写,曹操获得了全面胜利,许攸当然是居功自傲。紧接着的漳河决战中,许攸又献计决漳河水淹冀州,将袁绍彻底送上了绝境。
许攸觉得自己在袁曹决战中为曹操立下了首功,竟忘了自己是何许人也,恨不得让世上的人都知道自己了不起。可惜曹操这时忘了对他进行表扬,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其实曹操比谁都更清楚,袁绍完全失败,许攸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自己手下的谋士比许攸出色的大有人在,更何况许攸那让人不敢恭维的人品呢!曹操能走上成功之路也在于他善于识人,他对许攸的张狂虽没表现出不满,但也不可能从心里喜欢,只是他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不能做过河拆桥的事。
许攸简直是三国版的祥林嫂,不只是对曹操一再的显示功劳,对曹操手下的将领也一样口出狂言。但那些武夫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哪个不是提着脑袋换前程?本来嘛,战争中就是文人出谋,武将出力,缺了哪个也不行。而这许攸只看到自己的功绩,把这些做了资本来耀武扬威,哪个武夫买他的帐?这些武将可不是曹操,他们可是没什么深沉的,结果许褚一刀削下了许攸的脑袋,让他永远闭上了张狂的嘴巴!
从三国演义中看,许攸应该是有才气的,但他的才气与人品是脱节的。他的贪财,他的张狂,送他走上了绝路。其实哪个时代,没有好的人品为基础,才气都不会让人走向真正的成功,很可能还会给一个人带来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