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东风染碧树文集 !
读三国演义时,最让我痛心的一个人就是刘安。
刘安,三国中一个极其卑微的人物,或许正因为他的卑微,才更具有代表性,是民间小人物的典型,刘安的思想可能就是当时民间市井人物的思想。俗话说一叶知秋,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三国时期的民间,对权贵的盲目崇拜,对自身的轻贱,对妇女的鄙视,对功业的过分渴望,或许还有做事的不择手段,还有骨子里的虚伪。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大人物都可以做到或假装做到高尚,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可能让他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所以大人物的言行并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表征,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因为不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就少了许多伪饰,他们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大人物的历史,其中的文化可能更多是经过人为粉饰的文化,带着更多的人为与刻意。而刘安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猎户,也就成了那个时代民间社会思想的标本,分析他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民俗文化。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人的历史,它不可能把大量的篇幅用在小人物身上,所以书中关于刘安的笔墨极少,而这极少的笔墨还是为了刻画刘备。但就是这寥寥可数的文字,也让我们从中窥到了三国时期的民间文化与社会心理。
书中是这样让刘安出场的:曹操暗约刘备谋吕布,谁想事不周密,刘备回书为吕布所获。吕布见书信怒不可扼,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派人攻下了沛城。刘备在混乱中侥幸留得性命,匹马亡命而逃,想去许都投奔曹操,途中巧遇刘安。关于刘安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写的:一日,刘备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遂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了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洒泪上马。刘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
这些文字,我连读了几遍,从刘安的言行中,我窥到了汉末民间文化的一个侧面。
首先是民间对上层权贵的极端崇拜。想刘备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屦的小买卖人,只因为他总是标榜自己是汉室宗亲,并想方设法与皇帝拉上了关系,也就让自己跻身于权贵之林了。正因为刘备的权贵身份,让刘安对他尊崇备至。当刘安看到刘备来投宿时,可以说是大喜过望。他可能觉得一个大人物光临自己的茅屋草舍,给自己脸上增光不少!虽然那刘备只是在逃命途中,他不可能有得意时的气派,想来也一定是尘灰满身,一脸疲惫,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刘安对他的敬重,可见当时的民间对权贵崇拜到了何种程度!不论权贵处在哪种境遇下,当人们听到权贵的名字时,都会从心中由衷地敬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崇拜。
也正因为这崇拜,刘安想为刘备筹备一顿像样的晚饭,可是自己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于是他不顾天晚出去找寻野味。但晚上动物都会把自己藏起来休息,野味并不容易找到。刘安找了一阵,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又惦记着家中等着吃饭的刘备,只好空手而归。
刘安为给刘备弄晚餐出去找寻野味已可表明他的诚心,照理说他没有获取猎物只需原原本本地告诉刘备也就行了,家里的粗茶淡饭他一家人吃得,刘备自然也吃得,更何况刘备还是在逃命途中。但刘安不这么想,为了表示他对刘备的敬重,找不到野味,他就想到了把自己的妻子杀了来给刘备当晚餐。三国演义中一直都在宣扬刘备是一个仁厚君子,如果他吃人肉,不是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了嘛,所以作者就让刘安把一切都瞒了刘备,告诉刘备妻子的肉是狼肉,让刘备吃了个安心。杀妻为食,只为权贵,这让刘安成了一个为谄媚权势可以付出一切的人。刘安如此,想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也必然如此,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思想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他只是那个社会的一个点,极微小的一个点。但只这一个点,却已反映出汉末社会文化这个面。
除了对权贵的极端盲目崇拜,在刘安身上还可以看到民间老百姓对自身的轻贱,他们不把自己当成人。刘备去刘安家投宿,他只需给刘备一顿饭就成了,自己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更好客一点,也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自己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刘备是人,他自己一家也是人啊!但这个刘安却只想到了刘备是人,是高自己一等的,自己吃的粗劣的东西是不可以让刘备来吃的。正因为有这种想法,他才会在找不到野味给刘备食用时想到杀妻。如果他能把家人当人,能把自己家人当成与刘备一样的人,也就不会出现这杀妻的惨剧了。对自身的轻贱,才让刘安觉得自己吃的粗糙的东西不可以让刘备填饱肚子,刘备必须吃更好的食物,找不到,就只能杀妻。
刘安为刘备奉食时,找不到野味而杀妻,还表明他的自私与虚伪。肉不是只有妻子身上才有,他自己身上也有,为什么他不从自己身上剔一些,而一定要杀死妻子呢?从自己身上剔肉,自然是很痛苦,有现成的妻子可杀,为什么让自己痛苦呢?为了自己对权贵的诌媚,为了自己不难受,他就杀死与自己朝夕相守的妻子,他是一个多么自私的人!而当刘备离去时,刘安本想相随,却说自己因为老母在而不能远行,表明自己是一个孝子。他母亲是一个女人,妻子也是一个女人,他那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就是因为世间的道德观念嘛!他的敬母也只是为了当时的道德观,并不是他真的敬重自己的母亲。如果他父亲也如他一样,可能他也就没有母亲可以孝敬了。我常常奇怪过去的道德观,为什么同一个女人,做妻子时像件破衣服,根本没人珍惜,一旦孩子长大成人,这女人也就成了儿子膜拜的神。在这虚伪的道德观统治下,刘安想不虚伪也难。说到底,刘安的自私与虚伪,也是社会在他身上打下的印记。
至于刘安身上对女子的极端鄙视,也就勿需多言了,杀妻为食,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对女子的态度吗?
在刘安的行为中,我们还应该看到三国时期的普通老百姓对建功立业的热切向往。渴望建功立业本没什么过错,或者还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但如果像刘安一样不择手段,也就让人不敢恭维了。为讨好权贵而杀妻,还有没有一点人的感情?
分析刘安,也就了解了那时的社会,想来汉末应该是一个人们为建功立业不择手段的时代。而形成这一风气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权势的过分崇拜。而对权势的过分崇拜,可以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人们更轻视自身,也更虚伪,当然也更无情。
这样看来,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让人们过分崇拜权势。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多的关注人本身,才能尊重别人从而也让自己得到尊重,才能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