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禹治水文集 > 青春梦高考路

青春梦高考路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大禹治水文集 !

    1993年我应届高考以7分之差落榜,在对高考于人生意义的一知半解中,我开始了高四复读,那年我18岁。

    高一到高三,虽然家人、老师和学长无数次的在耳边说起高考如何可以改变命运、实现理想,但对于我来讲,上学就是一种简单的日子,该升级了,该考试了,我学习没有压力,没有目标,我不懂这些,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很多事就是这么简单,不经历的时候谁对你耳提面命都不开悟,一旦自己融在其中,也就豁然开朗了。若干年以后,我经常说起“不经历复读的高中是残缺的高中,不经历复读的高考是乏味的高考”

    复读生是个很奇怪的群体,不管你在应届时如何青春活跃,如何默默无闻,甚至你性格特异,只要加入到复读的群体,都会变得异常沉稳、不露声色。复读生之间有一种难名,甚至几许压抑的共鸣和默契,他们很少与应届生往来,不屑于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他们之间互相宽容,略显几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豪情与感伤。

    由于文科生少,我们复读生和应届生在一个班。一开学,各地各校来复读的学生来来往往,有的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环境不适合就又走了,班里一度达到八十多人,坐的满满的,连过道都没了,最前排的顶到了墙上,根本看不到黑板。这样的局面一直到过了半个学期后才算稳定下来,但班里也有六十多人。老师们根本不关心班里坐着谁,应届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老老实实的夹在人群里占好自己的地方。应届生还规规矩矩的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走,而复读生就很少按部就班了,一般都是自己哪科差才听哪科,更多的就是埋头自学。

    由于我应届班主任的推荐,我被复读班班主任任命为生活委员,还把我调到一个应届女生同桌,让我在学习上多带着她。我还运用手中的“权力”在分配全班值日安排的时候,就把我俩剩下,专司浇花——我打水,她浇花。就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学习是枯燥的,但当学习变成追求的时候,学习就变成了“美味”不用别人再去督促你,也不用攀比别人,自己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经常等教室熄灯人去楼空后,躲过值班的检查,偷偷地在教室点起蜡烛,直到天明也不困不倦;曾经那样投入的两耳不闻身边事,嘴里念念有词的背诵着上下五千年;每当哪个同学接到读大学的朋友来信时,一个印着大学校名的信封就会悄无声息的传来传去,多少人渴望明年此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信封;当一个同学因为劳累过度晕倒在教室,压抑的抽泣声此起彼伏——。

    太多追求与梦想,那个年代,我们没有更多选择,一比几十的录取率让我们只有多读一页书,多记住一个公式。

    重压之下我们发泄的方式也有一些特别。记得有一次晚自习停电,灯熄灭后,教室里一片肃静,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瞬间找到了可以暂时不学习的借口。还有一次在漆黑的校园里,不知谁大声唱起了郑智化的水手,应和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窗户纷纷打开,教室里、校园里在那个夜晚一起放声高歌。

    读书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有节奏的,秋去冬来,春暖花开,我们也完成了一轮甚至若干轮系统的学习。杜鹃花开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超脱了。结伴爬上山巅,俯瞰校园,几人豪情满怀,几人失落无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伴着杨絮纷飞,高考如期而至。

    等待成绩的日子,我们几乎天天一帮人混在一起,打球、逛街、看录像,就是睡午觉也要一起跑到一个同学家挤在一个炕上。分数下来了,金榜题名的同学如范进中举,拿着通知书跑遍每一个认识的人那里去炫耀;再一次落榜的同学立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闭门思过,或忙着联系复习班。

    我是幸运的。

    离开高中后,我多次回到母校,看看我的教室,看看自行车棚,看看操场。但我都是在学校没有学生的时候,一个人,在那里走一走,想记起点什么,却找不到任何遗迹。

    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几年了,我还有同学在复读,在重复那种日子,在煎熬,在用青春积累明天。

    我的高中同学早已天各一方,有的在国家部委,有的在个体经商;有的已出国定居,有的仍在农村牧区。不知是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还是高考安排了我们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一天天过去了,我过渡了公务员,还得到了提职。校园离我越来越远,当我路过一所学校的时候,甚至都不会去想它是小学还是中学。只有每年高考时节,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会让我的心底有一丝丝的震颤,让我想起那个成就我青春梦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