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承诺值千金文集 > 文友情长

文友情长

作者:承诺值千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承诺值千金文集 !

    微信群聊,偶尔结识一位文友,网名“中国画师”开始对这个昵称有点好奇,也没多想什么,后来通过看他在微信群里的信息,知道他有些来头。再后来,我们成了微信好友,才知道他是中国画院的画师,姓魏,名振林,老家博兴。我一听原是老乡,心里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多了一些有关各方面的沟通。魏先生大约六十六七岁的年纪,有三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任东营市月刊黄河文化主编,兼东营市民间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和理事长,如今,魏先生又创办了齐鲁文化艺术网,为群文友们架起了彼此沟通、切磋、相互展现的桥梁,也为齐鲁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微聊,我开始佩服起魏先生来。原因有二:一是感觉魏先生不是多么健谈,也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自我展现,哗众取宠。语言中肯谦和,其实他越是谦逊,我越觉得他深不可测,有许多不与人知的过人之处。二是对朋友诚实,讲究先来后到之理,礼仪诚恳,给人一种亲切慈善之感,可以深交。另外,魏先生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写得一手好散文和新闻报道,水墨丹青更是胜人一筹。曾在明月山庄的水城庄园见过他的两幅山水画,因为我不懂画,只知道看意境优美深远的画面,峰峦川壑,逶迤壮观,磅礴气势。“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尤其画中留白与落款,与画面的比例协调的让人心里舒坦,觉得如在画中漫步的飘逸与超然。猛觉魏先生画艺丹青与文化底蕴之深厚。

    起初,我在齐鲁文化艺术网上看过魏先生的一篇文章莱州湾,那片绿色的稻田。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怀揣记者证,带着家人孩子,来到了东营市胜利油田,一个叫“莱州湾”的地方。“莱州湾”一个与天更近的广袤无垠的荒野,除去一簇簇一丛丛远远近近的红荆条外,就是碱花遍地荒滩了。凉爽的空气中充满咸涩的气息,用舌尖舔一下干裂的嘴唇,那种苦中带涩的咸味,便会顺着你的味腺倒了你的味觉。不远处,一台台d60推土机,挥动着巨大的铁手,开垦着一片片整齐方块的水地稻田,努力的改变着“莱州湾”荒野的模样。从此魏先生与爱人便步入了那片荒滩开拓者的行列,成了那片稻田忠诚的守望者,默默操守着那份辛劳心酸且赋予责任的日日夜夜。

    魏先生的爱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她是“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人。”一个光荣的民办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却依然放下自己喜爱的工作,随丈夫“不远千里”投入到油田拓荒创业的队列,整治水地、抢水浇田,每天跋涉在半泥半水里,摸爬滚打,把坑坑洼洼的水田拉平。那是用泪水和汗水交织出“稻香曲”那是他们努力寻找并通往丰收的阳光大道。那昼夜不分与泥水打交道的两千多个日夜里,不管多累多艰苦,她总是任劳任怨,始终坚守着一个中国女性的礼仪与道德操守,陪伴相爱的人到天涯,脸上总是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是何等的心情、骨气、勇气和毅力!使人敬佩。或许爱人的一举一动,魏先生看在眼里,丰收在望,内敛的魏先生这样形容矜持的爱人:“弯弯的稻穗,是妻子的姿态,饱满的谷粒是妻子的汗珠,满眼的金黄是妻子改变的肤色”生动贴切。

    厚重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魏先生对事业与前途的热爱与追求和对家人无限的愧歉,我看到了魏先生至真至纯的情感。从内心喜欢起魏先生来,喜欢看他隽秀的文字。从此以后,我常常在齐鲁文化艺术网里搜到他的文章阅读,如锦秋湖难忘的白莲藕,秋魂圣火,洪福园庙会三月三再回故乡看乡亲,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家乡、对故土、对亲人眷恋与怀念。望张雷白老师伏案哭大千的泪眼和鲁北有个群英会等,情感的文字里无不流露着对名人和前辈的崇尚,对文友朋友的尊重与肯定。文章语言通顺,布局合理,语颇隽永,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于是,心头如同一朵洁白的祥云从蓝天下缓缓飘过,一种舒适惬意之感划过轻松愉快的心扉。他,魏先生就是我的老师!心中膜拜的艺人。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于是我成了齐鲁文化艺术网里的忠诚读者,我和魏老师的往来也渐与融洽,谈的事情多了起来,他便动员我往齐鲁网里发作品,早在其他地方发过的也可以。其实我也正好有这个心思,就顺便发了两篇散文给他,春天的麻大湖和外婆的蒲扇,很快在齐鲁文化艺术网上发表。他说我的散文写的很好,他很欣赏,并且激励我,给予很高的评价,文章发表后,也得到很多文友以及省市级著名作家的称赞与评价,我很满意。后来我想尽量给魏老师发我的原创作品,表示我的诚意,如上梁大吉,娘的草鞋楦等。也有我的近期作品,都是按照季节时令或是什么节日,我认为这样会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梧桐花雨,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红金条以及盛夏山之韵,父亲的祭日等。于是,我又成了齐鲁文化艺术网里勤奋的作者。

    忽然有一天,魏老师发过来一条消息:说到五月二十八日,东营市明月湖畔水城庄园,特举办“东营市民间文化研究会”届时真诚的邀我们参加。得到消息后,我非常期待,因为我很快就要和未曾谋面的挚友魏老师相见,一睹他的尊容,享受朋友相聚的快乐。其实,我不止一次的通过他的微信头像,访问他的详细资料,欣赏他的头像照片,那可能是他一张普通的生活照,除去一个艺术家特有的发型和一张阳光气质的神情以外,似乎看不到什么特殊与不同。但是在他的详细资料中,不难看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学功底,欣赏到他和许多知名作家艺术家的合影照,以及许多普通文友朋友的瞬间留念。在魏老师的文友圈里,全无身份高低贵贱之分,知己知彼皆同心,尚得人心安前程。重友,路宽,谊久。

    五月二十七日那天,舒立臣老师就提前一天到了东营亲戚家,二十八日一早舒老师就发过路况短信。我又邀魏老师做了个手机定位,张志成老师在车上设置导航,我们一行五人,才顺利到达明月湖畔水城庄园。水城,美如其名,一座美丽的庄园楼区,在一弯旖旎潋滟的湖面上落成,如一束出水芙蓉,自然清新,海市般飘然于明月湖畔。才见此景,心头猛然一动:若是静夜,月华徐徐轻洒,与明丽的湖水相互交映,亭台伊人,呼吸月光,芙蓉朦胧,静美动人。一个人将身心处在这样宁静明丽的氛围,他的灵魂与心境怎能不与明月清风一般橙净淡泊呢!我初到了一个自认为幽静的地方,思绪不由飞驰。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就有专人十分客气的引领我们去登记姓名。

    三楼接待室里,到场的人已经很多。来自全省各地文友们,或许和我一样的心情,怀揣着极高的热情与兴致,借此难逢的机会,文友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彼此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幸和名家同堂叙谈,向名家请教、学习、合影留念。脑海中的魏老师忙着和各地文友握手应酬,忙的不亦乐乎,见我们到来,忙拉着我们的手说:“老乡来了,这是我的娘家人。”把我们让到接待室。接待室迎面是玻璃幕墙,可以随时把目光投向轻松自然的湖畔,欣赏美景。墙壁上有魏老师的水墨丹青,画面意境深远,群山峰恋起伏,气势宏伟。背面一副名人行草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苍劲有力。四周整齐地摆放着沙发,茶几。几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正在饮茶,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什么。

    我们刚刚迈步进去,从沙发上站起两个人伸出友谊之手:“是初守亮老师吧!”我稍一愣神,便马马虎虎地认出了眼前两位年近花甲的先生。这两位就是广饶县著名作家雒漓江老师和著名诗人燕来松老师。我们虽然未曾谋面,是彼此在欣赏对方作品时,注意到了作者简介里的照片,见面如同熟人。这时,魏老师走过来给我们一一介绍:“眼前这位年过八十,却精神矍铄的前辈,是中国作家报首席编委,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饶县政协副主席赵英秀老师,著有长篇作品四五部。”又指着一位大约古稀之年,却鹤发童颜的前辈说:“这位是中国石油大学原副教授,山东省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贾祥伦老师,现任东营市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还介绍了东营市政协常委市文史委主任李孟发先生等等领导和知名作家。

    我们相互问好、亲切畅谈,合影留念。服务人员更是忙进忙出,端茶倒水。当我们走到会议室里,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皆文学之类,我也拥挤其中,不断审视着十几米长会议桌上,浏览着一个个会议桌牌上的姓名。我突然看到了我的名字,以为看错了,眨了两下眼睛,定睛一看,桌牌上确实醒目的写着我的名字。我心里还在迟疑真假,同来的张红梅老师指着那桌牌说:“初老师,那边是你的位子,快去坐下吧。”虽然时值五月,东营市属于凉爽的海洋性气候,我却感到脊梁沟发热:我一介布衣贫民,有何德何能得此殊荣,坐在那个位置,有点受宠若惊。之前有过几次类似的场面,也是坐在会议桌前,桌牌上依然有我的名字,但我从来没有类似的感觉,或许诚挚的情感在心头!或许是真的热了吧!

    魏老师是研究会主持人,对东营市民间文化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远景规划,各位领导和民间文化会长及有关人员,也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进行的很顺利,很圆满,大家拍照留念,互留微信,我和魏老师更要单独合影。中午聚餐。大家依依不舍离去

    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魏老师送给我的“研究员证书”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