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楚人一炬文集 > 说文解字话一化

说文解字话一化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楚人一炬文集 !

    首先,我来说一说“变”与“化”之间的异同。最早提及变与化之间的区别,有文字记载的还是要从易经说起,其实“易”本身就有一个“变易”的意思,主要通过事物的变化,通过行卦,不断的变化,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否极泰来,阴晴圆缺,分析事物发展的变化,归纳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目的。

    易-系辞传中这样说:“知变化之道”第一次把变与化结合在一起,虞注解释说: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把变与化的特性以阴阳来分,简单又明了。荀注接着对变与化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他是这样说的: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四季轮回,内蕴变与化,随后他在虞注“在阴称化”的基础上,鲜明的提出“坤化万物”的哲学思想,这个不难理解,乾坤相对,阴阳自分,乾示“阳”主宰世界,而坤示“阴”蕴化万物。

    知道了变与化所代表的涵义,接下来,就从比较“大众化”的词汇里,我们一同感受“化”在名词和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情形。外来语中英语有个常用的后缀-ing,比较流行的有恋爱ing。这种中西合璧的中式英语,现在正成为一种潮流,改变了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心态,尤其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搞笑过后一种无奈与无助,其实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就是一种国人心态的变化,与其说是在整蛊,还不如说在寓教于乐。

    我们耳熟能详的要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始,改革开放后,人们富裕了起来,有人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弭城乡之间的区别,让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没有身份上的差异,都是有身份证的人,这种变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从家电下乡开始,农村许多家庭在继家电中电视冰箱微波炉洗衣机后,还添置了高科技的“电脑”可是好笑的是,这些电脑真的是明珠暗投,在少数的农村只是一个摆设,因为不能上网,一个是没用安装网线,一个是没用人指导如何上网查阅资料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或许也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吧,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心里除了沉重,还是沉重,不是农村人没有“教化”而是没有人“春风化雨”来“感化”这些可爱的人们。

    我实在不愿意提及另外一个词汇,可是又不得不提及。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个伟大的战略号召。如今“三北防护林”安在?,绿色长城是否稳固,我们从首都的沙尘暴里分明看到了“沙漠化”对于我们人类的危及,这个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人们,警示着人们搞好绿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是千秋大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到这个世界最后一滴水是我们人类的眼泪的时候,被沙漠包围的“月牙泉”也许会干涸。那时,我们不是在“美化”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在“丑化”整个人类。

    当我们思想“僵化”的时候,我们成为了愚民,我们骨子的“奴化”性暴露无遗,我们还试着用我们得意忘形的智慧去“分化”别人,结果在无情的自然面前被“风化”成化石。我们还沾沾自喜人类文明高度发达,我们享受着这伟大文明所带来的成果和财富,慢慢的我们被“物化”我们看待世界的眼神,不再那么单纯,除却财富化,美女化,我们始终把建设四个现代化抛却脑后,就算我们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真的在往现代化的路上长征,我们的心里还有多少豪情,为之而奋斗?

    乱砍滥伐不是国土“沙漠化”的直接原因,充其量只是一个诱因;我们被“物化”也是身不由己,我们“融化”在物欲和色欲的潮流之中,情何以堪,物何以“化”?

    接下来我继续说一说这个“化”字用在词汇之中的情形。不需要深思熟虑,我们不难发现,常用的“化”蕴其中的词汇有“春风化雨”、“变化万千”、“羽化登仙”、“梁祝化蝶”、“十方国土,是佛化境”等等,不一而足。真应了那个词语“变化无穷”这里归纳一起来分析,无外乎是突出“化”在词汇里的位置,重点展现出“化”而不死,从“化”的无穷内涵中,一点一点的剥裂,认清“化”的真实面目。

    “化”在“羽化登仙”中是从量化到质化的飞跃。苏子在前赤壁赋里这样说: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个是参禅说道式的自我表白。“羽化”就仿佛得道之人,经过修炼后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变化升天,登极极乐世界。说白了,一般人是不能羽化的,再说直白一点,羽化就是“人死了”的意思,而这种“死”不是简单的阴阳两隔。而是由人变化为神仙,这是古来许多隐士和帝王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还是“春风化雨”这个词汇。有一首歌曲这样唱道: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无言的送赠。这个表面上借助自然界的“春风”好像催化了雨水滋润着万物,实际上是表示传道授业,擅于施教。这种境界,润物无声,总是在浮躁过后,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欲语难罢的表达;是一种天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流的伟大倾诉。于此而来,我们从“春风化雨”中可以获得“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也可以“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那些冥顽不化的人们。

    如果逐一去各个击破“化”字在词汇中的深刻内涵,就算是说文解字也难免有所遗漏,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让大家看到“化”在汉字中的“变化万千”好的东西不能说破,所以“天何必言”道理是躬行后自己一点一点的悟出来的。我不妨浅尝辄止,带您走进这“十方国土”领会这“是佛化境”开启一扇通向“化境”的大门,等待您自己去慢慢体会。

    如果简单的把“化”理解成为“转化”或“变化”那是因为我们对于“化”的涵义认识的不够深刻。常见的“化悲痛为力量”“化干戈为玉帛”“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这些词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种强烈的主管意识和导向,就是把这一种状态“转化”为另外一种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我们知道的“化合作用”却又有区别于上述的几种“化”所带来的后果。上面提及的几种“化”是对相对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进行分解与整合,以自身的能量进行重新组合,类似于我们说的“物理变化”(当然也存在化学变化的一些特性),而“化合作用”是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辅助一些催化剂的外力,最终转化为另外一种明显不同于原来各自物质本来的特性的过程。是具体的,有实质性变化,是毫无异议的“化学变化”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化”学也是一门十分有研究价值的学科,这个学科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我们自然科学课程所提及的化学,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通过研究这门“化”学,认识到其中的一些门道,掌握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等“化”功,用我们的“化骨绵掌”在纷杂的世界里“化险为夷”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从读红楼梦的人群中,有一批以“红学”研究为己任的人,他们从这本伟大的著作中读出了不同的味道,有人为此痴迷一生,有的还因此而闻名天下,成为高山仰止的“红学家”

    这些“红学家”都在一本残缺的石头记里忘我的探佚,此书虽残,毕竟在一代一代人的研究下,还有书可翻,有据可靠。而我所说的“化”学,却是一门新的课题。这些与“化”有关的东西,就像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苹果砸牛顿发现了一个“万有引力定律”在没有砸到牛顿头上前,这个定律就客观存在。这样一说“化”学的本质,也就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变化之道”也是客观存在的,也许有人嗤之以鼻,这个还值得去研究吗。我不置可否,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化悲痛为力量”这里面就有“道”我们目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喊喊而已,如何把握这个“化”学之道,却并非容易的事情。

    因此,研究“化”学,寻求“化”学之道,并普及开来,让万众“受化”迫在眉睫,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不妨这样一说,这样的“化”学家如果横空出世,您说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呢,还是诺贝尔和平奖,抑或应该给这样的“化”学家颁发一个文学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