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路牛文集 > 跨越人情这道门槛

跨越人情这道门槛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北路牛文集 !

      有一条方木,横在房屋的开口处,时时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的观察,这条方木就是人情。

    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哪个人没有三情六故?世俗社会常用设问口气做出的肯定,道出了自然亲情的普遍性。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源于对社会事物的认识,而对事物的认识首先要受到感情亲疏的影响,正如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亲情影响判断也是与生俱来的。二千年前的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某人院墙塌了,儿子与邻人都劝他及时修补已防贼,当发生贼情后,他觉得儿子提前想到这一点,是聪明,而邻居想到这一点则有作贼嫌疑。

    寓言故事只能简单,简单中却道破了一道认识障碍,那便是人生来带有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人是感情动物,它对社会的第一感知也许就是感情,母亲给予他生命的喂养之情。哪个儿童对世界的第一认知不是从妈妈那儿来的?听妈妈的话,是孩子对世界的第一个认识,也是对世界的第一种认识方式。在中国以亲情为支撑骨格的传统文化形态中,尤其显得突出。三纲五常,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伦理便建筑在人情基础的厚土之上。庞大的社会伦理体系如果是粗硕的承天八柱,那么,来源于亲情的“孝”字便是让其直立而方寸不乱的柱石。

    有些社会贤达在处理某类事态时,针对人情也曾有过豁然的眼光,比如,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溪;比如,道光的帝王师祁隽藻在处理亲戚与邻居争一墙地基的官司时,回信劝说: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人一步又何妨。这些典故是他们通过修身养性的过程,有意识地提高了对亲情影响力的警惕,可以对社会有影响,但作用并不明显。犹如他们自己在屋子的那条横木前凭栏远眺,而别人放眼望去,眼前还有一道影子挡着。

    一些革命者,曾针对传统社会伦理关系的核心发难,如“五。四”时的启蒙者勇猛无比地喊出“非孝”自我塑造一个彻底的叛逆者形象。这种过激从相反面证实了亲情的注意力。他要把眼前的横木拆掉,房屋失去了稳定,甚至坍塌也顾不了许多。

    人总是要有房屋来遮风蔽雨的。

    现代社会用契约折出力支千斤的坡度,将这条横木做成了门槛,大家认同的契约,形成了某种前提与规范,亲情你尽亲情,制度我已框定。

    门槛随着房屋的大小而变化,以示界线,以示心理上的迈步,从普通百姓到统治者都无以幸免。

    跨过一道门槛,才能进入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