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路牛文集 > 我曾经常常站在萧墙之外

我曾经常常站在萧墙之外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北路牛文集 !

      有篇读书笔记,将萧墙误写作肖墙。那本书不曾流行,这篇笔记也就随手扔过。前几天,我发现“红袖添香”网站,页面清丽,举手投足颇显大家闺秀风范,于是便开始了交往。无意间见到这则笔记,信手贴到网上。粗枝大叶的后果便是这个别字给人带来了笑声。千金难买一笑,它竟然还值了点钱。

    在这堵短墙前,我伫立许久,相看两不厌,我与这萧墙,还是有点儿缘分的。

    我从小生活的那所大门院,就在本城城隍庙的斜对面。照壁旁边。照壁就是萧墙。我在那照壁前听过陕北人唱王贵李香香,看过各色政治宣传画,大字标语,口气都很大。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而我那会儿的更现实的世界在萧墙之外。之外是两所院子夹着一个窄过道,这地方很背,鲜有人来。便成为孩子们的世界。掏鸟打弹弓捉蛐蛐,之后,也写一些宣传口号,天下天平,娃娃大人。某某不是人,王八蛋,小二人。一类。字小,口气也小,却有血有肉,倒是亲切。与萧墙前的官方口号相映成趣。这是一个三角地,墙高,窄狭,背黑,阴沉沉的,别处的三角带是金三角,银三角,这儿也就只能说是阴三角。按着这种气数,这里有一口水井,是天意。它是一口苦水井。沙石井台,虽然拔水的人不多,却总是湿潮潮的,长了许多苔鲜,一直朝井筒伸延下去。我与母亲常来这儿抬水。母亲拿一只小桶,从井里拔水,我就拿着扁担,在跟前做伴,或者做一些划旱船,舞金棒的动作玩儿。碰上月儿升在中天,能倒映在井里,水里的月亮就晃荡着。这时候,母亲才顾上说一句半句话。

    我安谧,幽静,而孤独的童年,放在这萧墙背后的阴三角,似乎不多不少恰恰正合适。

    萧墙与内有关,与隐秘有关,为“红袖”而甘苦自当。

    这个误写误撞的肖墙,确也印着我的一段恋情。

    太原市的人都知道,这座城里有一条街道叫南肖墙。就在市中心。那段时间,我天天从住着的南华门到这儿来唱老豆腐。有时抬头看看街头那块蓝底白字的搪瓷牌子,心说,这墙在哪儿呢?那砖,风雨侵蚀,肯定老成黑色,老得掉皮。可是没有,南肖墙没有墙,就如同南华门没有门,分别只是两条街道。巍峨的明王府在清初一场大火烧得精光,除了地名竟然一砖一瓦无存了。

    在那段并不存在的城墙上,总要浮现出小z的笑脸。她的眼光很真诚,笑容也很真诚,那么清新,没有经过市尘污染。至今留在我脑海里的还是这张清爽无邪的脸。孔子说,诗三百篇,思无邪,我想,就是这种气质吧。

    那天,吃早点的时候,对面有一个女孩子,穿一件淡绿色的裙子,无意间看我一眼,带着一股清新气息。吃完早点,我起身刚走了几步,那个女孩子脚步匆匆地追过来。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她竟然是找我的。她稍稍平息了嘴里的吁喘后,拿出一个信封,说,这是你的吧?

    信封白白净净,显然不是我用的黄牛皮纸的那种,可她眼里的清亮让人不好拒绝,我还是接过来看一眼,信封上收信人的名字却是我的。

    这样一双大眼睛,我要见过了,不会忘掉的。于是我疑惑地问:

    “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认出来了。你一走,你丢在桌上的那张稿纸,编辑部的稿纸,让我觉得更不会有错。——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我从信封里抽出的是一片报纸上裁下的文章。配有我的一张照片。她是从照片上认出我的。

    这天,我到了她工作的广播站,听一个北大荒的后代用带着磁性的嗓音讲北大荒的小咬。从此,开始了我们的一段情怀。

    后来,她有篇文章发出的时候,报上给配发一个插图。虽然是一个长发少女,却没有她的轮廓那么鲜明。她笑了,说,我可没有那么丑。我说,我们相识那天,你应该拿的是你的形象才对。怎么拿了我的像?倒置了。

    那个按图索骥的情节就发生在南肖墙一号门前。

    后来,小z从我的视野中消逝了。却印在了这面短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