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少年帝国 > 匈奴入寇篇

匈奴入寇篇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少年帝国 !

    刘启、刘武兄弟俩的裂隙在本年终于彻底爆发了10月,刘武来朝,像往常一样,他申请多逗留长安几日。但这一次,刘启一反常态的拒绝了:按老规矩办,你该回去了

    有必要交待一下汉朝规定:诸侯王进京朝见,跟皇帝见面的次数是四次。第一次初到,单独进宫拜谒,叙家常,皇帝设宴款待,此谓之“小见”;第二次,十月初一新年,诸侯王捧璧献上、皇帝谢贺还礼,此谓之“法见”;再之后三天,皇帝为诸侯王设酒宴,赐给他们金钱财物;再过两天,诸侯王又入宫“小见”。然后准备辞别归国,一共应不得超过二十天。但曾经,中央政府规定的这20天是远远不能满足刘武、窦太后这对母子依恋的感情的。刘启也曾经批准刘武在长安想玩多少天就玩多少天,不必在意规矩。于是刘武曾经逗留长安的最长纪录是半年。回首往事,只能这样说:这对兄弟彼此对彼此的心,已经死了

    最后刘武抑郁归国。汉景帝中6年4月,梁王刘武薨。死因:抑郁寡欢梁王府财物以巨万计。经查,光黄金就有四十余万斤。其他珍玩,还有无数

    消息传回长安,窦太后又哭又闹,外加绝食,不断的只唠叨一句话“皇帝果然杀了我的儿子啊”刘启入宫省母,一再劝慰。可窦太后全然不睬,只是卧床大哭,外加痛责汉景帝。刘启无奈,求教于自己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刘嫖为汉景帝想了一计:将刘武的五个儿子全封为诸侯王、五个女儿全部赐汤沐邑。刘启马上依计下诏,将刘武原来的梁国一分为五,将刘武的五个儿子全封为王:刘买为梁王、刘明为济川王、刘彭离为济东王、刘定为山阳王、刘不识为济阴王。同时刘武的五个女儿皆食汤沐邑。

    这些全部做完后,再去启奏太后,窦太后果然转悲为喜,开始吃饭了

    汉朝以孝治天下。在我们这个家天下的时代里,所谓国家,就是扩大的家庭;所谓家庭,就是缩小的国家。所以儒家才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历代汉朝统治者都是以治家的观念去治国、以治国的理念治家。孝道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更是整个国家的润滑油,会使国家变得更稳定和谐。无疑,梁王刘武对窦太后的感情曾经也深深打动过他的皇帝哥哥刘启。于是给刘武盖棺定论取谥号之时,汉景帝下令:把历代所有汉帝谥号中都有的一个通字、历代汉帝最看重的一种人生品格:“孝”赠给自己的弟弟,称梁孝王刘武

    此时是有汉一代,诸侯王最多之时,共有25位:楚王刘道、燕王刘定国、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济北王刘胡、菑川王刘志、齐王刘寿、城阳王刘喜、胶西王刘端、胶东王刘寄、长沙王刘发、鲁王刘馀、江都王刘非、赵王刘彭祖、河间王刘德、中山王刘胜、清河王刘乘、常山王刘舜、广川王刘越、代王刘登、梁王刘买、济川王刘明、济东王刘彭离、山阳王刘定、济阴王刘不识

    自汉高祖以来,几任皇帝包括吕雉在内,都在做一个民心工程:减少刑罚。但能真正将汉朝人从苛刑下彻底解放出来的人,正是汉景帝刘启。刘启登基初始就曾认为他的父皇、汉文帝刘恒虽除去了肉刑,但对相关刑罚减得却不够。于是他规定:罪犯该打五百鞭的改打三百鞭;应打三百鞭的改打二百鞭。

    可现在过去了12年,刘启发现改得还不够,必须继续改。因这些该打三百和两百鞭的,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成残废。这跟活活杀人有何区别

    于是5月,汉景帝刘启再下诏:凡罪该打三百鞭的减为二百;该打二百鞭的改为一百。不过可别以为各少一百就行了哦,如刘启只改到这一步的话,汉朝真还不知有多少残废。为什么这么说问题就出在鞭棍和打法上。

    之前,汉朝对罪犯都是大棍侍候,且是直打后背,不打折扣。如此打法,不要说人,就是拉来一头大象,恐怕也要被打成残废。于是刘启重新颁布了一条新法鞭棍执行法。

    该法是这样规定的:鞭打只能用竹棍竹棍比木棍实力弱;竹棍一端直径1寸、末梢则薄半寸直径大,打上人身肯定力道重;鞭打时只打屁股打其他地方会伤内脏,一口气打到底,中途不准换人换上新人,力气足,打死人更快

    刘启这几年是够忙的:摆平了刘濞、弄死了刘荣、踩死了周亚夫、气死了刘武现在汉朝边境又有一个老毛病需要他来处理:匈奴又来抢了

    自刘启登基以来,尽管匈奴鬼影一直活跃在汉朝边境,但一直没出现汉文帝时期大举入边的壮观景象。刘启之所以能享受匈奴如此厚遇,原因有二:1匈奴一代不如一代,实力今非昔比。2先帝刘恒替刘启扫除了不少障碍、做了不少募民强边的实际工作。也许可以这样说:尽管刘恒把刘濞这些同姓王的烂摊子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刘启,可也为刘启打造了一相对稳定的边境。功过相抵,算是扯平了

    其实认真追究起来,匈奴之所以没有大寇,刘启本人也是做了一定工作的。他主张和亲,继续与匈奴结好。甚至他还做了一件前几任国家领导人都办不到的事: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公主事小,可是诚意事大自刘邦以来直到刘恒,忽悠匈奴嫁的都是冒牌大汉公主,可刘启送给匈奴军臣单于的是一货真价实的公主。除此以外,刘启还开放关市,与匈奴互通有无,稍微稳定了匈奴的情绪。

    没大寇,却不等于没有小抢。每年冬春之际向来是匈奴抢劫的旺季。没办法,天气冷,必须找点事活动活动身体。与其冻死,不如战死。兄弟们,出发吧

    8年前,刘启将大汉公主嫁给匈奴军臣单于。4年后的bc148年2月,冬春之际,匈奴骑兵就曾杀入燕国边境抢劫。现在又过了4年,本年6月,匈奴突然改变传统抢劫季节,改在夏季出动,入雁门、破武泉,直扑上郡,抢劫汉朝战马来了

    我们知道:匈奴之所以敢抢敢闹,是因他们有着一支让人胆颤心惊的骑兵。晁错说以夷以夷,这不是说着好玩的。于是在晁错思想主导下,汉朝开始大养战马,建立起自己的骑兵部队。汉朝养马场主要分布西北边境,分为36所,马匹总共有30万,光养马守马的人就有3万马,国之利器也。守住战马,就是守住国之根本负责上郡安全防务的人正是汉朝名将:李广

    李广,将军世家出身。光荣史可追溯到祖先李信那里。李信,秦国大将,以壮勇敢杀闻名秦军。当年秦军攻破燕国,燕王退守辽东,李信亲率几千兵卒狂追。燕王被逼只好献上燕太子丹的首级,可李信依然穷追不舍,最后攻破燕军,为灭燕建立了汗马功劳

    但勇猛敢打的背面,则是轻狂妄动。当年李信向秦王赢政许诺20万大军足以灭楚。结果大军出动,被项羽的爷爷项燕打得落花流水,前半生积得的战功,一夜之间全被抵销,只换得英雄轻狂一破名而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李信的勇猛,李广一点都不相形见绌;而李信的悲剧,李广也是演得一点都不比祖宗差

    李广的本领和他的祖先李信一样:善射敢打。在他看来,没有不能打的战争,没有射不中的匈奴

    李广出道时年约十四。汉文帝时期的bc166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骑兵犯边,李广以良家子弟应征入伍,随军出击匈奴。那次出征,李广靠着祖宗传下来的射箭本领,斩杀匈奴骑兵良多,风头大出。从此一路高升,先被拜为秩六百石的郎中,后又拜为秩八百石的骑常侍。汉景帝即位,又拜其为秩千石的骑郎将,七国之乱时,李广再被拜为秩两千石的骁骑都尉。此时,李广年约二十六。

    当时,汉朝的九卿高官和地方最高长官的郡守,其工资封顶也就是两千石。所以贪污受贿不算,工资除外,他们得靠封侯食邑来养活自己。但终李广一生,无论多么卖命苦战,他始终没被封侯,成了汉朝历史上最被同情的人物之一。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喊出一句“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从此,李广与同朝的冯唐两个落魄鬼,几乎成了千古失意文人的共同知已和泄愤的历史教训

    刘恒生前曾发过如此感叹“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生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如认真考究此话,刘恒只说对了后半。要说李广生不逢时实在是胡扯匈奴大敌当前,正是最需要李广之时既如此,为什么李广奋斗了四五十年,竟连一小小的侯爵都没捞到呢李广难封,是不是太没道理了呢

    事实是:李广难封,其实也有他自身的许多原因。李广封侯梦想的破灭,其实在他26岁参与平定吴楚叛军时,就已现出不祥之兆

    那场大战,李广杀敌夺旗,彻底打出了不要命的精神。然而功名显扬的李广,得意忘形之际却忘记了他姓什么他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私自接受梁王刘武赐给他的将军印

    李广的上司是谁周亚夫。周亚夫的上司是谁皇帝。这样情况就很明白了:李广是皇帝的人。梁王还要皇帝封,梁王又凭什么给李广将军印更可恶的是:李广竟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难道他就不知道这是不合规矩的吗

    看来,有些人不把他打回原形,他真还以为自己能飞上天果然,立功极大的李广回朝后没得赏赐。削夺赏赐权其实就是最大的惩罚。李广,你是想当将军都想疯了吧那你就继续做梦去吧刘启迁其为上谷郡太守。

    刘启欺负李广也就罢了,这时匈奴也来凑热闹。李广才任上谷郡太守时,匈奴天天跑门口来挑衅。李广两话不说,拉起兄弟直接就跟匈奴干架。于是跟匈奴人打架,似成了李广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一天不打就手痒得不行。不打不相识,跟李广打了这么多次架后,匈奴人突然发现:见过不怕死的,没见过如此不怕死的。曾经,匈奴是被郅都吓怕了,现在他们可是被李广打怕了

    李广爱跟敌人打架的故事,马上引起外交部长典属国公孙昆邪的注意。他来到刘启办公室“李广这个家伙自恃武力高强,跟匈奴打架打上瘾了。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万一了,那实在太可惜了。所以请陛下给他换个岗位,让他歇息一下吧”刘启马上批准:迁李广为上郡太守。

    相对来说:上谷郡是前沿,上郡是后方。后方养战马,李广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养马所,防范匈奴来抢。然而对匈奴人来说,李广是蜂王,战马是蜂蜜。蜂蜜的诱惑远超过蜂王的威胁。于是就出现了前面那一幕:匈奴人出意不意,阴历六月的热天,大老远长途奔袭,进入李广的地盘,大行劫道。

    这次,匈奴抢夺战马,汉朝损失惨重,仅与之战斗的死亡人数就达两千。损兵两千,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匈奴太过狡猾。对付狡猾的匈奴,只有以狡猾对之终于,李广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