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巴蛮子文集 > 烟波浩淼间倘徉三山岛

烟波浩淼间倘徉三山岛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巴蛮子文集 !

    历史悠久的岛屿

    对于久居嘈杂环境的都市人来说,乡村田园,是我们憧憬的人间仙境。因此,当听说太湖之中有一座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美丽岛屿时,我和几位朋友当下便决定,抽出些时间,到这座小岛上去彻底休闲一下,放松放松心情。

    据我们了解,这座小岛名叫三山岛,它隐匿于太湖之中,是一座内陆岛屿。在了解了小岛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预订好岛上的农家旅社,便一路乘车来到了苏州。换乘汽车前往陆巷码头,在此踏上了去往三山岛的游船。

    吹着和煦的湖风,心情顿时清爽了许多。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三山岛的标志性风景,是三座彼此相连的山峰, 汁吴县志中有这样的说法:“昔吴妃姐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祠而祀之,命之为三山岛。”除此以外,在拾遗记和壑舟园记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三山岛因何而得名,这些记载都为后人探访此岛,回顾历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我们一边欣赏这一派湖光山色,一边听着导游滔滔不绝的讲述。历史上,此岛还曾有过许多的名称,如洞庭山、小蓬莱、笔架山、金龟山等。岛上的秀丽风光让这座远离大海的内陆岛屿同样备受瞩目,并且赢得了如此多的美名。清代诗人吴庄在赞美岛上秀美景色时,曾有这样的精彩描述:“长圻龙气接三山,译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洋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人间少有的独特风光,诗人才在自己的诗作中情不自禁将其比喻为仙境。

    此岛还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代文献尚书禹贡中记载到,古代的时候,今天的太湖地区曾叫震泽,隶属于当时的扬州境内管辖。那时这一地区的主人有四个部落,分别是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他们的族人一直以游牧的方式世代生活于太湖一带。

    后来,其中的若繇余氏因帮助夏禹治理太湖水患而立了大功,于是夏禹便将这个部落族人的居住地,也就是今天的三山岛一带封赐为“吴”自此,若繇余氏便以吴自称,吴文化就此开始并一直发展了下去。因此,现在生活在岛上小姑村中的村民95%以上都姓吴。岛上的那座吴祀祠——娘娘庙,就是这些若繇余氏的后裔为纪念祖先而建立的。每年他们祭拜先祖的习俗都会吸引许多游人的观赏,而这些也为海内外的学者研究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没有想到,除了秀丽的风景外,三山岛还具有这样悠久的人文历史。导游笑着说,还不止呢,三山岛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因为它正好位于江浙两省的交界处,所以,从古至今,一直都被政府当作重点对象投巨资建设着。

    听着导游的介绍,大家心中不禁又增添了些许期待,盼望着这座小岛能快点出现在眼前。

    

    走进三山岛

    船行不久,一座古色古香的码头便呈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之所以说它古,因为还没靠近码头,远远地便可以望见岸边一条条的古石建而成的码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

    船行至岛的北面,碧蓝的湖水中矗立着三块巨大的湖石,样子非常奇特。巨石下面是一方幽深的溶洞,小点儿的游船可以从洞中穿过。导游说这便是传说中的“金鸡石”我正在纳闷儿为何叫这个名字,因为它怎么看也不觉得和金鸡有任何相似之处,导游微笑着解释说,那是因为传说有一对金鸡常栖息于此,所以当地人将它取名为金鸡石。

    我们的船终于停靠在了码头边,大家兴奋地踏上岸。本想就此四处参观一番,但导游劝我们先到旅馆安顿下来,吃完午饭再说。摸摸早已空空如也的肚子,我们乖乖地跟着导游一路向岛中走去。

    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绿岛了,随着我们的不断深入,身旁的大树边越来越茂密。据说,岛中90%以上的地区都被树林。植被覆盖着,难怪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一路上辗转劳累都被眼前的这片景致给净化了。我们迈着大步,轻快地向前走着。

    来到旅社,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四处观察了一番,这是一家颇有农家风味的旅社,朴素、简单又实用。安顿下来后不久,老板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有著名的太湖“三白”——白色、白虾、银鱼,还有清蒸鸡、螃蟹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就着几壶浊洒,在这山野间谈笑风声,心中真是无比畅快。

    席间,我们从老板口中得知,这里有许多类似的农家旅社,都是由岛上的人家自己开的,每一家的酒菜都很丰盛,它都各有特色。如果我们时间充裕,可以到别家住上几晚,尝尝不同风格的酒菜。我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这里的乡民竟如此淳朴,他们完全没有互相竞争的意识,只是希望将三山岛上最美的景色和最好的美食奉献给所有来此的游人。

    午饭过后,我们在老板的建议下去村中游玩。这是一片桃源般的村庄,走在田野中,一股清新的桅子花香沁人心脾。四周围都是一片令人惬意的浓绿。古老的石头房子,石板上厚厚的青苔、大摇大摆行走的鸡鸭,这一切都将幽静的田园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穿过一条浓荫密布的小苍,我们拜访了一位古怪的“世外”高人。这位老人以“三山野狗”和“太湖布衣”自称。走进他的家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闲适之气。古老的明清砖瓦建筑,满园鲜艳的花草,让人不得不羡慕他的逍遥自得。但是,更让我们佩服的是他那些古老的文物收藏品,这些文物有的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的甚至已经上万年了,这些珍品让我们看到了三山岛上的乡民们对悠久的三山文化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怀着一股敬佩之情,我们继续绕着村子探访。刚才的“世外高人”对于古文化的追求也强烈地感染了我们。我们来到三山岛北部的景观聚集区,参观起这里一座座的人文景观来。无论是旧石器遗迹、溶洞、孔雀园、书法碑廓等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距此不远的一座古建筑同尤其让我震撼。

    这是一座为数不多的明清古建筑园之一,除去一些遗址以外,园内保存较完好的大概有七八座。园外三座,分别是九思堂、清俭堂和师俭堂。其中,九思堂和清俭堂的建筑都比较精美、宏伟,一看就应该猜到曾是当年高官的府低。另外一座师俭水堂看起来就要显得小气一些。但是,我们却在堂内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石碑,这是在其它的古建筑内不曾见到的,尽管石碑已有些破损,但还是可以看到上面的字迹“康熙年立”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其实这样的石碑曾经在其它的明清古建筑内它都有,它们记载了有关这些古建筑的人文历史,但是,在过去的一场浩劫中,这些石碑和大部分的建筑一起,都被毁掉了。站在一片废墟之中,望着眼前的座座遗迹,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当年会是一番怎样的人文盛景啊!

    黄昏时分,我们踏上了回驻地的小路。寂静的氛围,袅袅炊烟,一派祥和之气,向远处望去,大片的田园风光被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晚霞,显示出一种别样心美。回到旅社后,老板已为我们布置好了晚餐,都是些岛上颇具特色的名荣,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也非常丰富。饭后,大家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一天旅程的收获,也期待着第二天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渐渐地,大家都显得有些疲倦了,在清新的空气中,我们很快便进入了梦乡。梦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

    登高怀古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一阵欢快的鸟叫声中醒来,简单地吃了点早饭,便朝着岛上的高峰攀爬而去。

    尽管都是年轻人,但时于久居都市缺乏运动的我们来说,登山还是件比较考体力和耐力的活动。走了没多久,众人都有些气喘嘘嘘了。停下来体息之际,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果园,园内种满了杨梅,看得大家非常眼馋。计划着摘些来解馋。却想到毕竟是山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而主人此时又不在,只好作罢。大家叹息道,下山之后一定要买些这里有名的水果“洞庭红”橘和“马眼枣”等等来尝一尝。

    继续向山顶进发,眼前出现了一道非常狭窄的小路,小路两边是高高的山岩。导游说,这便是山上的“一线天”了。我们排成一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向上走,双手不时可以触碰到两旁的岩壁。经过这首陡峭的小路,便来到了“北峰”的山顶。

    站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巍峨壮观,但此时的山顶云雾僚绕,仿佛置身仙境一般。遥望远处的东山和西山,朦胧中更显娇媚,脚下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飘浮着几只正在劳作的渔船,稍微近一点,是由译山、厥山等构成的三山群岛。望着眼前的这一派湖光山色,顿时觉得所有的辛苦劳累都是值得的。

    旁边是海拔七十五点六米的中峰,陡峭的悬崖峭壁构成了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向南,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矗立在峰回路转之处,就像一把巨大的匕首穿过云层,直播下来,这便是著名的板壁峰了,比起刚才在山下时远观到的“狮身人面像”这道石景要显得雄壮得多。著名画家亚明先生曾题诗曰:“吴越千戈史,此峰可作证。中华今一流,江南享太平”顿时之间,大家心中也都突然生出些许豪壮之气来。难怪此景会被誉为苏州石景之最。

    西面的湖边是著名的十二生肖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尽管大家现在隔湖相望,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巧夺天工。不远处,还有海拔仅四十余米的南峰,向东北部浴场望去,有一条数百米的湖滨浅滩,远远地,阳光照耀下的金色细沙格外耀眼。

    我们迫不急待地走下山来,向着刚才望见的一片金色美景不能传,一大片碧绿的湖水被阳光附上了一层金光,配上四周的青山环抱,真可谓人间仙境!在蓝天碧水中,伴着阵阵凉风,大家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尽情地嬉戏打闹起来。

    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岛南部的野营烧烤区,围坐在熊熊的篝火旁,一边吃着火烤的美食,一边观着游人自编自导的节目,气氛热闹非凡,忍不出它和朋友出来献歌一曲,愉快地度过了一个狂欢的夜晚。

    午夜时分,我们踏着月光,伴着蛙叫、蝉鸣,沿着小路回到了驻地。这一夜,过得无限留恋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收搭好行李,踏上了来时的快艇,望着渐渐远去的三山岛,心中无限的惘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