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 第一〇八章 渡河,挑战难度最大的工程

第一〇八章 渡河,挑战难度最大的工程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本来按照团里的计划安排,前两天挖沟,后两天就是铺设光缆,进行回填,埋设标石。

    但是,这是当初做计划时候的理想状态。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造成工期不能按时完成也是常有的事。一遇到山地、河流、岩石区等复杂地形,工期就不得不顺延了。

    这不,今天就遇到难题了。

    今天导弹连接到的任务,是开挖三百米。

    刚受领了任务后,大家开始感觉今天的任务量这么少,应该能够提前完成,可是到现地勘察之后,大家傻了眼。

    原来,今天的施工地段,是穿越河流。

    河流,宽约一百米,两边是河床,向南北延伸出去约一百米。河床两边的地质条件倒还好一些,基本上是大田的土质。但是河流中间的施工,难度就大了。

    因为河的中间有水。水的深度约零点三米,不是太深,人能够徒涉过去,但是。大家对河床底下的地质条件不清楚,河下面,是淤泥,还是砂石,还是岩石?怎样开挖才更科学呢?

    连长把任务,艰巨的任务留给了一排,开挖河道。把二百多米河道两侧的延伸段,留给了二排。

    受领任务后,杨文斌,刚开始觉得很难。

    但是他想,既然施工设计了这个道路,肯定还是有办法的,就把各班班长和老志愿兵。召集到一起,研究怎样开挖更合理。

    周得军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觉得应该从两边向中间挖,比如,一班从河的南岸向北岸挖,二班从河的北岸向南岸挖,两头齐头并进。三班拆开,加强给一班和三班。

    张水泉出了个主意,他说,在河流中施工肯定要受河流的影响比较大,考虑到河流的深度,不是很深而且比较宽,水流缓慢。

    应该,先将河堤侧方挖一个引水渠,将河流,绕道从侧边引出,然后,再开挖。尽管前期的土石方的任务量会很大,但是,会大大提高,后期在水中施工的效率。

    杨文斌也倾向于张水泉的方案,就是,先分段截流,然后,再进行施工。截流一段施工一段,这样能够保证效率。

    王世权,也支持,大家于是倾向于张水泉的方案。

    杨文斌,将本排的施工方案,报给连长。连长听了杨文斌的汇报。觉得张水泉的方案可用,效率也最高,于是批准了。

    方案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杨文斌,对开挖工作进行了分工。

    根据地域条件,在河的北岸开挖引导区进行截流,比较方便。具体由二班负责开挖引导渠的工作。在河道北侧,开挖宽约十米,堤高约一米五的的导引渠!

    待修成之后,再在堤坝的上下游打开两个缺口,导引河水从分流渠流向下游。

    三班,负责准备若干个编织袋,将口袋装满沙土之后,开始从北向南,一袋挨一袋挨着摞,阻挡从上游下来的河水。

    一班,负责在截流出来的,河面沙袋下游开挖光缆沟。

    定下决心,各班回到各班之后,按照各自明确的任务,开始作业。

    尽管天凉了,但是,各班都脱下了二棉鞋,换上胶鞋,准备开挖了。

    周得军,率先脱下了外衣,只穿着背心,露出了里面白白的肉肉。他带领着本班的战士们,开始挖了起来。

    平时最调皮的柏松,现在反倒成了干活的主力。他拿起铁锹,左脚一蹬,将锹面踩入土中,然后,双手一前一后,用力将土层铲起,扬到旁边的堤坝线内。

    他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挖着,每一次都能将锹面没入地下,铲起尽可能多的土。

    而其他的小战士们,则经常一锹下去,只能铲起半锹土。

    这里面既有技巧,也有熟练程度,还有力气。

    宿志坚,刘军,李阳,学着柏松和周得军的样子,在他们的身后,卖力地挖着。

    三班在编织袋里面,装上沙土,从河堤的内侧向河内开始铺设。

    王世权,这时候充分发挥了班长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甩开膀子,只穿着背心儿,带头往编织袋里装满砂土,扛起来,大步流星的向着河堤内侧飞跑,将沙袋摞入水中。

    王士俊也不示弱,第二个,扛起装满沙子的沙袋儿,跟在王世权后面,飞奔而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大龙、徐良、霍华、李奎,这几个小战士,也毫不示弱,学着班长的样子,扛起装满沙子的沙袋儿,向河的里侧奔去。

    三班排成一排。将沙袋放入水中之后,河水明显的变缓啦。

    然后,一班。按照技术人员指定的标准,从堤内侧开始,开挖两米深的光缆沟。

    一班的任务,看着好像是不是很重,但是,因为河底的地质条件,与地面上的松土型不一样。

    河底以下第一层是淤泥,第二层是河沙,第三层,是岩石。所以不挖破第三层是到不了两米深的距离的。

    张水泉,将任务分派完毕之后,也撸起袖子开始干起来。李岩、沙海涛、任承伟,汪锋,不甘落后也纷纷拿起锹,开始工作。

    杨文斌,在一班、二班、三班之间穿错,指导着各班的行动,哪里需要搭把手,他就在哪里干一会儿。

    哪里需要调整力量,他就提出具体意见。战士们则根据他的意见,进行调整。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穿着作训服,里面穿着绒衣。但是越干越热越来越热,后来,大家,都脱掉上衣,甚至,脱得只剩下背心儿,还是,汗如雨下。

    这样,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二班的堤坝终于完成啦!而三班的,防护沙袋墙,也完成了约五十米。一班的光缆沟,则三班的防护墙摞到哪里,他就挖到哪里。但是深度上,还没有达到施工的要求,因为挖开之后马上就被水填满。很不利于作业。

    看二班完成了导引渠的任务,杨文斌,拍了拍掌。将一班长和三班长叫了过来。

    他要求三个班协同作业。一班和三班,开挖下游的导流口,挖出两米。

    “这样先把导流渠的出水口打开,然后再把上游的入水口打开,将水从上游导下来。”

    话音刚落,大家拿起锹镐,干了起来。

    没过半小时,入水口出水口挖通了。

    由于河道内有沙袋的阻挡,河水顺着导流渠,从入水口进来,从出水口出去。

    这样,河道内的水位慢慢的下降了,露出了河床的底面。

    然后杨文斌,又协调二班,加入了三班和一班的行列。

    一班和二班的同志,抓紧开挖光缆沟。

    河床的底部的结构,和地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河床上面有厚约十厘米的淤泥。再往下,则是沙子,约有二十厘米的厚,再往下面挖,就是鹅卵石层了。

    挖光缆沟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而经过一上午的劳累,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这时炊事班送来了饭菜。

    连长下达了命令,先开饭,午饭后继续进行施工。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