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道 > 第十三章 秘法

第十三章 秘法

作者:隔壁老黄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宋道 !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要打蒿蓼倒也不必去远,便河旁的樵林周围可以说遍地都是,当下三人到了河畔,福寿与月梅拿了镰刀篾萝割起了蒿蓼,黄牛儿则拿起柴刀往樵林边上砍起了杂木小枝。

    这蒿蓼也既是蒿菜、蓼草,野生野长遍地,普通人家里若是喂猪喂驴都可以割去打碎煮成槽食,毕家的兄妹俩自然也是做过此类农活,不一会便割满了篾萝。黄牛儿看了,就让月梅先送一萝回去,瞧着河岸上长着不少水蓬,又让福寿再割些蒿蓼和水蓬。

    摸约干了半个时辰,黄牛儿打好了两捆小枝,毕家兄妹也来回割去了四萝蒿蓼,正要收工的时候,却瞧见远远有人领着三个身穿皂服的公门差役过来,瞧领头的服饰,应该是黄州府衙的捕头。

    待走得近了,便瞧清楚带路的是赵家的二叔,还有里正张五叔家里的老二张虎。

    原本黄牛儿还想着问上一声,是不是领着捕头去看昨夜的犯罪现场,却见走在前头的赵二叔瞧见了他刚要出声,就被身后跟着的张虎推了一趔趄,然后两人好想低声说了句什么,便快步领着捕头们走进了樵林。

    “哟嘿!”黄牛儿咧着嘴撮出牙花儿,这张家人抢功劳是抢上瘾是吧?

    自打老倌解释了这绑票案子里的门道,黄牛儿也早就不郁闷了,这世道官不能惹,匪更不能惹。老万家就是因为惹了匪,满门十几口就被一夜之间被杀了个干净,一个小小的里正也敢去把这解救人质的功劳抢下来,当真是不知道死字有多少种写法。

    黄牛儿也不理会,就跟福寿一人背起一捆小枝,就往家里去了。

    到家一看姚二娘也回来了,卖了一升石灰,二十枚鸭蛋、三十枚鸡蛋,还有两斤粗盐和一斤末盐。黄牛儿倒是看着一篮子的鸡鸭蛋摇头苦笑,应该是二娘任然心有怀疑,不敢多买怕糟践了东西。

    “儿啊!娘寻思着怕家里的官盐不好,便又买了两种,你瞧可用不?”姚二娘将装有粗盐和末盐的布袋打开,只见粗盐虽然和官盐一样泛黑,但却没有掺入砂石而且颗粒较大,而末盐虽然也是色泽黑里带着点青,但颗粒很细,卖相不错,应该是富贵人家多用来漱口的精盐。

    这家里的官盐是凭盐引购买的劣盐,虽然便宜但里面掺了不少的泥土砂石,一斤官盐至少可以筛出二两土来,想着黄牛儿的秘法怕有差池,姚二娘这才咬牙卖了上好的末盐。

    “倒也不用,官盐也是可以。”黄牛儿一想,便提着石灰去了灶房,又回屋量了一斤官盐出来,还不忘瞧了瞧里屋,倒是没见老倌,便问:“俺爹起了?”

    姚二娘便答道:“起了,张五叔家来人请你爹去说话,说是公门里来人了,好像你母舅爷也来了。”

    “嗯!知道了,娘来打个下手吧!”黄牛儿去到了灶房,就让毕家兄妹烧火,然后将量好的官盐倒在木盆里,舀了两飘水后吩咐道:“娘,你来把这盐化了水,俺去准备点东西。”

    随后黄牛儿返回屋里,从墙上去下了一只竹筒做的水壶,先用小刀挖开壶口,割了姚二娘缝衣刺绣剩下的边角料塞进底层,又从衣箱子里翻出了一件老倌的旧袄,从里掏了一拳棉花出来塞进壶里,最后又走进回灶房,从灶口里掏出了一把柴灰将竹筒灌满充实,这才在底部开了个小小的口儿。

    “盐水化好了吗?”弄好这奇怪的竹筒,黄牛儿这才来问二娘,二娘道:“化了一半。”

    黄牛儿一瞧,木盆里的盐的确化了一半,可盆里剩下不光有难化开的盐粒儿,还有细小的沙土,便道:“盐水给俺,娘去把锅洗净。”

    说着黄牛儿拿着竹筒先来到水缸边,舀了一瓢水让到一边就往筒里灌去,便有一股水流从竹筒下的小洞流了出来,用水漂接来一看,见有少许的灰渣,便又灌了两飘,直到流出清亮的水,这才将盐水灌入竹筒中,并将过滤出来的盐水倒入了锅中。

    随后黄牛儿将他打的杂木小枝搬了进来,对灶前烧火的福寿道:“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蒿蓼混着烧了,蒿蓼的灰却是不能和柴灰混在一块!”

    然后黄牛儿就手把手的教福寿如何将杂木小枝夹杂柴火上,并将刚打来的蒿蓼掺在杂木里烧灰却不会和柴火灰混在一起。

    大火烧了半刻,锅中的盐水便沸腾起来,顿时就有一股子淡淡的海腥味在灶房里弥漫开来,黄牛儿嗅了嗅不由露出笑容。他曾跟着师尊朱桃椎游访浙闽一代,一闻就知道这必是海盐无疑,至于这海盐制成的官盐为何漆黑掺沙,师尊也是讲过。

    话说被宋仁宗抹了名奉旨填词的柳永就曾著有一首《煮海歌》,诗云:“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聚,始灌潮波溜成卤。”

    这个的时代海盐如何制造,诗文里一句“潮退刮泥成岛屿”自然说得明白,也就是说造卤制盐用的除了海水,还有海泥:此时的海盐制法,也称煎煮法。制成一担卤水,须挑原料咸泥四、五担,又须三、四十担海水灌溜而成。

    待集聚足量卤水后,始砌盘煎盐。煎盐设备分铁盘、篾盘、铁锅。盘后另设数锅,利用余热温卤。煎煮约一个时辰既成一盘,再注卤续煎,迭次循环,昼夜不熄火。四至十日后伏火,所得盐获称为“一造”。

    如此制出的海盐自然又黑又含泥沙,不过用来供应贫苦百姓,倒也勉强过得。

    不多久,锅中水分蒸发,盐晶开始凝结,却瞧得姚二娘和福寿月梅全都两眼发直,下锅的明明是乌漆墨黑的官盐水,只不过经黄牛儿用竹筒一过,却煮出了雪色一般的盐粒儿,叫人怎不生奇。

    黄牛儿让福寿减柴改成小火,用木勺炒制一会这才将盐起锅,盛了满满一盘怕不下半斤有余,笑着对姚二娘道:“娘,俺师傅的秘法如何?”

    姚二娘目瞪口呆的瞧着,更伸指沾了点尝尝,然后眉头一皱一松,转身从堂屋取来了刚买的末盐来对比,惊讶道:“竟比末盐还要白上许多?”

    黄牛儿自然不会跟二娘解释什么原理,而是让福寿将烧好的蒿蓼灰取来放到锅中,揉碎了掺水熬煮起来。

    ;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