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吾家阿囡 > 第二百一四章 巧织一家

第二百一四章 巧织一家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吾家阿囡 !

    第二天,李文儒到牙行买下挑好的三个人,仔仔细细签好身契,以及那份附属契书,再对着契书,一字一句、仔仔细细的给三个人解释的清清楚楚,一切安排好,李文儒回到客栈,一行人立刻启程赶往嘉兴县。

    三个被挑中买下的小丫头分别来自瑞福坊、祥云坊和一家当地的小织坊。

    三个人一人捏着一张契书,抓着一串铜钿,站在牙行门口,看着李文儒头也不回的走远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走了。”来自祥云坊的冬梅屏着气,小心翼翼的说了句。

    “咱们,真回去啊?”瑞福坊的巧织攥着契书和那串铜钿,两只手抱在胸前,看着冬梅和明枝。

    “二爷说让咱们能回去住就回去住。”明枝两眼亮闪。

    “先回去。”年纪最大的冬梅作了主。

    “那明早你们什么时候过来?”巧织急忙问了句。

    “辰正?”冬梅看着两人。

    巧织和明枝一头。

    三个人再相互看了眼,转身各自回家。

    巧织一口气跑进巷子,冲进大杂院。

    巧织的阿爹不是织坊家生子儿,是六七岁时买进织坊的,沉默寡言,是织坊出了名的老实头,连大名都被喊成了王缺西。

    王缺西聪明手巧,从小跟着师父学木工,调织机修织机手艺极好,织坊里能用到的各样东西,他都能做得极好,跟师父学了两三年,手艺就强过他师父了。

    可王缺西这命实在不好,遇到的师父皮厚心黑心眼多,先拿王缺西的活放到跟王缺西同时学活的大儿子名下,等大儿子出了师正式做了木工,师父的二儿子够年龄进了织坊,王缺西接着给二儿子当替身,二儿子出了师,隔一年,三儿子又进了织坊。

    好在师父就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出了师,王缺西的师父又扣着王缺西给他干了两三年的活,直到王缺西的岳母冲到他师父家大吵大闹了一场,王缺西才算出了师。

    织坊的木工学徒快了五年,慢了也不过六七年就能出师了,可王缺西却做了足足十五年学徒。

    出师那年的王缺西在木工里工钱最少,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工钱一文没涨过。

    涨工钱这事儿年年都有,可是轮不着他王缺西。

    织坊停工,那些织机正好该修的修,该调的调,该上油的上油,木工们都在织坊干活,可王缺西却在家闲着。

    织坊里的木工活儿也就十天八天就能干完了,之后就得回家闲着,这多出来的十天八天的工钱,轮不着王缺西。

    巧织阿娘年青的时候是被挑中过学挽花的,凭着在同龄人中这份出类拔萃的心灵手巧,被织坊二管事看中,和二管事家二儿子订了亲。

    可巧织阿娘也是命不好,有一回栓布时,被沉重的经轴压断了右手拇指和食指。

    确定了巧织阿娘的手肯定是废了,二管事手脚极快的给巧织阿娘请了份主家指婚,把巧织阿娘指给了王缺西。

    巧织阿娘嫁给王缺西不到一年,就一点儿也不难过不后悔了,像她们这样的奴,嫁人就是找个伴儿一起熬苦日子,能和王缺西搭伴儿,她觉得是上天对她那两根手指的弥补,是她的福份。

    巧织冲进大杂院时,王缺西正坐在门槛上,垂着头,一下下削着柳木块。

    巧织想要个香脂盒子,他昨天该连夜做出来!

    巧织阿娘目光呆滞的坐在门槛里的小马扎上,头靠着门框,一动不动。

    “……又不是拉出去砍了头,能活着就有指望,就能往后看着活着,咱巧织命好!”巧织外婆一下下舂着米,不停的念叨着。

    巧织一阵风般冲过大杂院,一头扎到屋门口,两只眼睛晶亮,“我回来了!”

    王缺西手里的小刀和柳木块啪嗒掉到了地上。巧织阿娘呼的窜起来,扑上去抱住巧织,“他们不要你了?你逃回来了?”

    大杂院里的邻居呼啦啦围上来。

    “不是,咱们进屋讲话。”巧织抱紧了那张契书和那串铜钿,推着她阿娘往屋里进。

    “让巧织跟她阿娘先说几句,让巧织喘口气。”巧织外婆出来,挥着手往外赶围了好几圈的邻居。

    邻居磨磨蹭蹭退回去,一个个或远或近的看着巧织家。

    “你就坐这儿看着。”巧织外婆一把拉住要跟进屋的王缺西。

    王缺西立刻坐回门槛上,捡起小刀和柳木块,却没心思削上哪怕一刀,眼睛看着外面,耳朵支棱着听屋里的动静。

    “妮儿啊,到底怎么回事?”巧织外婆拉过巧织,上上下下看了一遍,眼泪掉下来。

    “他们一共买了三个人,我一个,祥云坊一个,叫冬梅,还一个是锦霞坊的,叫明枝,就我们三个!”巧织紧紧挨着她阿娘,压得低低的声音里透着紧张和兴奋。

    巧织外婆紧挨在巧织另一边坐下。

    “阿娘你看看这个!你看看!官府盖了印的。”巧织将那张契书塞到她阿娘手里。

    “李二爷不知道我识字,他指着契书一个字一个字念给我们三个人听,我认得字,他一个字都没骗人!

    “李二爷讲,他买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织布,是为了让我们教人织布,只要能教别的人学会织四综就行,说他们在平江城外已经有好几个织工学堂了,说郭巷镇上的学堂一堂收十个人,说去学织布的人可多了!”

    巧织兴奋的语无伦次。

    “这上头写的什么?”巧织外婆点着契书问道。

    “还有还有!织素绸六十四道工,我现在只会十一道,李二爷说,让我先自己找地方学,要是找不到地方,他就把我送到平江城学堂去学,要是我到学堂去学,就得扣工钱,阿娘你教我吧!”巧织搂着她阿娘。

    “上头讲,素绸六十四道工,会一道十个铜钿的月钱,要是教会一个人一道工,另给十个铜钿。”巧织阿娘声音微微颤抖。

    “对了对了,还许赎身!原价赎。他们买我花了五两银子,我要是六十四道学全了,阿娘……”

    “你小声点儿!”巧织外婆轻拍了巧织一巴掌。

    “还有还有!我听二爷跟牙行讲,说人太少,让他们再找些有用的织工,二爷讲,他们快了后天,慢了大后天就回来,看看能不能再挑些人,说是再过来的时候,看看我们是留在这里学手艺,还是把我们带到平江城。”

    巧织眼睛亮闪。

    “阿娘,坊里能不能把咱们一家都卖了?”

    “这主家是哪儿的人?他们说没说?”巧织阿娘拧着眉问道。

    “说了,说他们姓李,是昆山县李家集人,那位二爷讲,他是管事,主家是他们四娘子,冬梅就问,四娘子是昨天给我们考试的那个小娘子吗?二爷讲不是,说是跟我们说话的那个小娘子才是四娘子。

    “昨天跟我们讲话的那个小娘子可好了,特别特别好!”

    巧织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位小娘子,她觉得那位主家娘子就像她们的小姐妹,还是无话不谈的那种。

    “这是什么?”巧织外婆摸了摸巧织一直按在胸口的那串铜钿。

    “差点忘了!这是二爷给的饭钱,今天的,明天的,后天的,一共三天饭钱,二爷说最迟大后天他们就回来了。

    “二爷还讲,要是织坊不让我回来住,就让我住到牙行旁边的同福客栈,说他跟掌柜说好了。

    “阿娘,外婆,二爷人可好了!四娘子人可好了!新主家可好了!”巧织用力咬着可好了三个字。

    “你昨天一夜没睡好,去睡一会儿,我跟你外婆商量商量。”巧织阿娘拍了拍巧织。

    “好。”巧织知道她阿娘要跟她外婆商量正事儿,恋恋不舍的站起来,将那串铜钿递给外婆,躺到床上,睁着眼,努力想听清她阿娘和外婆的商量。

    “一道工十个铜钿,这铜钿可不少。”巧织外婆看着那张契书。

    “嗯,有官府的印。”巧织阿娘点了点文书中间四四方方的通红印戳。

    “要是教人,你这手就不碍事。”巧织外婆轻轻的抚了抚女儿残缺的手。

    “就怕人家瞧不上。”巧织阿娘神情晦暗。

    “我倒不怕他们瞧不上,我是担心咱们这头能不能放你出去,还有巧织阿爹。”巧织外婆低低道。

    “还能再挑人放人么?”巧织阿娘看着她阿娘。

    “不能等,等咱们知道要挑人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可这个是不是火坑,说不准啊。”巧织外婆指着契书。

    “巧织已经在坑里了。”巧织阿娘垂眼道。

    “是我糊涂了。”巧织外婆叹了口气,“咱们跟着巧织,刀坑火坑都得跳,还管它什么坑不坑!我现在就去一趟马管事家,跟他讲讲。”

    “能讲得通?”巧织阿娘看着已经站起来的她阿娘。

    “讲不通我就死在他屋里,咱们一家三口都死在他屋里!”巧织外婆用力拍了拍衣襟。

    巧织阿娘低低嗯了一声,站起来,扶着门框,看着她阿娘拄着拐杖,出征一般出了大杂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