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227、大杀器吴敬(建极八年,1465年)

227、大杀器吴敬(建极八年,1465年)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建极八年的第一天,还是大风雪。

    皇帝先到奉先殿拜祭祖宗,然后前往拜贺太皇太后。随后举行了盛大的朝会,接受了室勋贵、文武官员的朝贺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汪舜华陪着儿子去了奉天殿,太皇太后则在仁寿宫接受了王妃郡王妃和命妇的朝贺。

    大朝会上,宣布了第二份赦免贱民的文件,针对的是佃户和娼优隶卒,都是自己有产业或者职业的。此前北直隶已经实行了,现在正式颁布天下。现在不兴投献土地了,所以才敢赦免佃户;隶卒就是在衙门当差的,如今算是正式进入体制内了,也没什么话,虽然胥吏很讨厌,加强管理就行;妓院关闭,妓女们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尽快嫁人,暂时找不到婆家的就在绣楼或纺织厂做工。

    只是妓女和戏子卖艺卖身,大家一直对这种特殊工种有歧视。因此当时吵得很厉害,最后决定加大对通奸和卖淫的打击力度,以后不管是组织卖淫逼良为娼还是自甘堕落甘愿卖身,抓着就严办。

    官员不能嫖娼,这是太祖时期就有的规矩,宣德年间还曾经搞过严打,汪舜华执政以后也一再强调。因此明面上的反对没有,只是担心底层百姓不能去嫖,生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会不会聚众作乱;还是李贤出来说:“这些年王府宗藩出了很多丫头,现在这些妓女也可以从良,能娶媳妇的自然就多了,还娶不上媳妇,就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

    不过问题还是要解决,私营妓院保留下来,但是要严格登记,税收提为五取一,妓女们愿意从良的允许自己可以自赎,标价五十两,凑不齐就找婆家或者去纺织厂做工,提前预支,老鸨不许阻拦,其他的自甘堕落,还是贱民;以后不许从民间买良民,这些贱民生的继续做妓女龟公。

    这道圣旨出来,前来长安门磕头的更多,毕竟大家已经有经验了,这次覆盖的人群又太大了,佃户就是几百万,隶卒也有几十万,娼优演技又好,当时哭声动地,简直感天动地;汪舜华还亲自登上城楼挥手,让大家好好过日子,下面自然是欢呼一片,连原本坚决反对改革的也被感染了。

    当然想捣乱的也不是没有。其他几样还好,娼优以前是高收入,现在都被严格限制,尤其是妓院。有志气的还好,直接卷铺盖走人,有的高级妓女已经习惯金迷纸醉的生活,于是在老鸨和龟公的怂恿下大闹妓院,甚至脱了衣服往前来宣旨的小吏身上扑,这在建国初期清除妓院就遇到过。

    明朝官吏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要找事,马上拿下,谁指使你这么干的?都是养尊处优的,马上就招了,得,妓院也不用呆了,直接打发去海南岛,家产都收了——虽然不都是杜十娘,但有钱的还真不少,尤其老鸨,大家都懂。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妓院改头换面变成绣楼甚至纺织厂,以前就是这么应付的。宣德四年,宣宗发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运动,但他驾崩后,被压抑的酒色之欲迅速反弹,于是有了后来的秦淮风月。

    现在倒好,妓女变成良民,暗地里照样接客,税收还少了,再偷偷送点银子,地方官也就懒得去管了,明面上不出问题就好;不过你们自己内部也要摆平,万一有人真要从良,就得让人走,别让人告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来如此。

    第二天,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

    如同往年一样,接着是宣宗的忌辰,这回去的人是驸马袁彬,然后祭祀各路神祗,大祀天地、君臣斋戒,宣布上元节假期,随后命顺天府官代行耕耤田。

    因为荆襄流民、四川山都掌蛮叛、大藤峡瑶乱、赵铎之乱都在前两年相继平定,因此今年内地相当太平,没有出现历史上四路大军齐发的场面——真的,历史上明宪宗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还没改元就到处灭火,不比崇祯的牌面好。

    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排军屯清理的相关事宜。

    都知道这些年来军屯废弛、军人逃亡不少,这次就是要摸清底数,不能不认真;可是军队不是其他地方,藩王的手脚可以砍,军队惹急了哗变甚至来个引狼入室可不是开玩笑的。

    于谦从接到任务就一直开始琢磨,又和兵部官员反复商讨、反复斟酌,终于提出三步走方案,先让各边防部队逐级自查自纠,对照太宗年间的数据,清理出数目上报都司,作为以后核查的基数,对以前上报的既往不咎;然后让各都司互相查找问题,查出来了再进行整改;最后是勋贵坐镇,兵部、五军都督府、御史言官和地方政府共同派人逐一清点,如果与上报的不符合而且没有明确的说法,就要从严从重处理;边防查完以后,内地分片区照此施行。

    汪舜华同意了这个方案,批示第一二步要稳、第三步要准,最后处理起来要狠!

    方案早就定了,去年腊月正式行文各边防指挥所、卫所;今年元宵休完假,就正式启动军队自查自纠工作。

    刚刚收假,得到宁远伯任礼的讣告。儿子任寿还未通过考试,只有等下一科。

    二月初九,汪舜华宣布本次考封的主考官:武英殿大学士李贤、詹事府詹事倪谦。当然也只是挂名,出题的工作还是要各部门一起研究。

    因为已经有过经验,这次就顺手多了。只是教材编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历史人文方面的,只能罗列要点。

    这次参加人数与上次基本持平,接近1000,与此同时,60多位宗室女在西宫接受考试。贡院严阵以待,各部门集体出动去监考就不说了,汪舜华还是带着诸王勋贵前去巡视。

    看着宽敞明亮的考场,大家都很高兴:这样多好!

    大家都记得上次儿孙们回来感叹,那小号棚,动下身子都难,幸好只待两个时辰,否则得逼疯!更要命的是,万一起火,都跑不出来!

    汪舜华也很满意,银子没白花。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习,大家都认为这回稳操胜券,至少要胜过前一次很多,只是没想到,居然有意外,因为一个神人——吴敬。

    吴敬,字信民,号主一翁,浙江仁和人,精通算学。因为屡试不第,到浙江布政使司做了幕僚,掌管全省田赋和税收的会计工作,深得几届藩臬信任。建极五年,他组织浙江的丈量工作,发明了丈量步车,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极大提高了精度,很快在各地推行;今年兵部清理军屯,就全部用他的办法。

    前去浙江主持土地清理的官员把吴敬推荐给朝廷。汪舜华曾经深切感受到被数学支配的恐怖,但也知道数学是基础学科,而且现在人才难得,又因为这人有实干经验、而且又发明了这么个东西——虽然见过了卷尺,实在不觉得这个大东西有什么好,但各地反映都不错,为了给基层小吏升官的希望,就让他到户部照磨所照磨,也就是磨勘和审计工作。这种官出身要求不高,一般都是从落第举人或者荫官里面选择,因此也没人觉得不对。虽然说只是正八品,但毕竟是朝廷命官,吴敬这种传统文人自然没有二话,高高兴兴的跑到北京上班了。

    他也确实与一般书呆子不同,不仅算得又快又好,对农工商的情况非常了解,提的办法也很切实可行。虽然同事们看不上他,但很快引起了新任户部右侍郎丘浚的注意,尤其当他献出了自己十年前撰写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0卷,更让丘浚眼前一亮。

    ——丘浚有经济之才不错,但那是宏观的治国理政才能,要说微观的数学运算,被后代四年级小学生吊打没商量。身为户部侍郎不会算账实在丢人,于是马上跟着吴敬学;而且觉得明年为难宗室,有办法了。领导关注,下面的人自然会看风向,吴敬的小日子也就有滋有味起来。

    孤陋寡闻的汪舜华不知道吴敬是有名的数学家,他到处寻找《九章算术》不得,写了那部作品代表了明初百年间数学发展水平的作品;当然更不知道丈量步车这个卷尺的雏形,其实是几十年后张居正搞测量时,数学家程大位发明的,现在被抢了专利。

    吴敬是一个标准的文人,有文人的风骨,也有文人的傲骨。昔日在布政司,虽然只是幕僚,但大家都尊重他、让着他,北京遍地是官,自己来路又不正,经常被人看不起,那份刁钻逆反的心理也就出来了,所以憋住劲要让宗室勋贵好看,也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好看。

    其他文学、历史、时事之类的题目,其实和上一次没多大区别,但问题就出在数学上。包括翰林院,其他的都全在掌握,但那几道数学题非常费脑子,而且吴敬很刁钻的出的是应用题,想拼人品选择判断都不行!

    大家都倒吸了口冷气,虽然说60分及格,但这种客观题不能拿满分,肯定让天之骄子们十分不爽,尤其数学部分占了15分,也就意味着大家最多能拿85分,简直就是耻辱!

    数学题其实就三道,一个是勾股定理,考直接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一个是等差数列求和,从1加到100;还有一个是鸡兔同笼,35个头,94只脚,问各是多少?

    当然标准答案放在那里,第三个套进去检验无误,但是前两道就没法检验了;尤其第二题,只有答案,没有过程,大家都在猜他是算盘打出来的。

    丘浚还好,勾股定理他才学过,等差数列就很麻烦了,但吴敬以精通算学著称,应该没问题,那就这样吧。

    数学这两年其实大家都学了,请的国子监的老师来教的,但大家都没当回事,毕竟这玩意太费力气,现在就看出差距了——集体交了白卷。上次有满分,90分以上的一大串,这回最高就85。

    再怎么说,数学题只占15分,这里拿不到,那里也可以找补回来;只是三道大题答不出来,很影响心态,因此不少人发挥失常,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分数出来,过关率基本和上次持平。

    顺利登陆的宗室勋贵都在心里暗暗庆幸——得亏过了,否则这回能不能过就不好说了。

    在藩王们看榜的时候,太妃、王妃们也在坤宁宫外看榜,女孩子们的成绩明显高出一大截,80%的都过关了,实在是文盲那也没办法。

    在宗室们悲喜两重天的时候,北京城是真的热闹起来:考试一结束,试卷就出来了,读书人都在讨论,这题目的答案是什么?

    其他的都还好,你一言我一语,大致有答案了,毕竟太学生们不是吃干饭的,但是那几道数学题真的难解,包括在国子监教数学的——主要是这些年朝廷不重视,这科目也就挂个名字。

    唐王琼炟很是不忿的说考官故意刁难人,汪舜华决不能让他这样认为,于是淡淡的说:“我倒觉得题目挺简单的,哪里有为难人?”

    唐王就说:“从1加到100,拨算盘都得一炷香,何况考场上哪里有算盘?这不是故意磨难人吗?”

    汪舜华笑:“哪有那么麻烦?这么简单的题,口算就行。”

    下面都傻了:可以口算?别逗我!虽然没有相互交换意见,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好吗?估计今天回家拨算盘的不少!

    汪舜华的数学知识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吴敬的这几道题实在基础,但凡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都能轻松做出来,因此笑道:“不就5050吗,谁逗你了?”

    唐王真的傻了,于谦等人也面面相觑,包括吴敬:“这就是标准答案,可太后怎么知道的?”

    汪舜华笑道:“所以说你们都是书呆子,难道做算术就得用算盘?”

    唐王问:“那怎么算?”

    汪舜华道:“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套公式就行,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就是了。”

    唐王脑子一懵,汪舜华就说:“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以此类推,正好50对,相乘就是5050了。拿去考十岁小孩,不过分。”

    这句话太狠,包括唐王在内,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但她说的计算方法很有意思,也很管用。

    唐王还是有点愤懑,问汪太后另外两道题有没有办法。

    实在太简单了,第一题就是传统的勾三股四弦五,当然数字乘了2,斜边就是10;面积两条直角边相乘除以2,刚好12;她还告诉唐王,直角三角形不止这一种,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通用公式,万试万灵,别只纠结在这一种上;其他的就没说,怕他受不了,何况三角函数自己记得的也不多了。

    后面还有个鸡兔同笼,就更简单了,四种算法忘得差不多,总还记得最基础的方程式,于是说了。

    这下不仅唐王真的不好了,朝廷重臣还有翰林院的才子们都脸色精彩,以前自负才高,现在觉得太后才是深不可测,真的好想静静。

    吴敬也呆了,这么简单的算法我怎么没想到?当时可是算了一个时辰,还验算了三次,就怕出状况被追究!

    宗室勋贵们原本愤恨不平,觉得朝廷在故意为难人,但这么一说,又确实很简单,就暂时放下兴师问罪的念头;不过心里肯定不服气,那就一边去搜罗《九章算术》之类的算术书目,一边去找能算的人去请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厉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