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建极五年正月初一的大朝贺极为隆重。太皇太后和太后带着皇帝在奉天殿接受了亲王宗室、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的朝贺;然后回宫接受王妃命妇的朝贺。以往经常免了,但如今不行,该有的礼数一点都不能少。
次日,晋王钟铉、鲁王肇辉、代王仕壥、岷王徽煣、韩王征钋、唐王琼炟、襄王瞻墡、淮王祁铨、沂王见深、德王见清、崇王见洛、吉王见浚、荣王见泓、齐王见润在奉天门东廊接受文武官员朝贺,秦王世子公锡、通许王子埅、沈王世子幼?就只有等拿到爵位之后了。
初三是宣宗皇帝的忌辰,特意遣襄王瞻墡和魏国公徐承宗前往祭景陵。
第二天立春,享太庙,这回去的是安国公于谦。
春节期间事情不多,就算多,也不能表现出太多。因此汪舜华和皇帝很有兴致的带着亲王重臣奉太皇太后在仁寿宫看戏——明朝皇帝,尤其内宫女眷和内宦,平常最喜爱的娱乐就是看戏。太祖就是一个大戏迷,最喜欢看高明的《琵琶记》;还特地送给每个儿子各一千七百多种词曲,并且饬令在京城设立十六楼供官伎乐户居住和演练。他甚至还让女乐优伶进入内廷演戏。因此,周定王朱橚、周宪王朱有炖和宁献王朱权在戏曲上的杰出成就,也是家学渊源。
汪舜华对戏曲其实没多少兴趣。主要是性子太急,让她坐着看几十幕戏简直要命。不过明朝没有网络,连电视电影都没有,弹琴经常找不到调——古典乐曲能哼在调上就不错了,流行歌曲倒是会唱一些,又不能k歌,戏曲已经是最接近后代生活方式的娱乐了,因此倒是经常陪着郕王看戏;正位中宫以后,景帝成天忙得昏天黑地,是不用陪了,上面两尊大佛要伺候,有机会还是得陪,免得人家说你托大;太上皇没事干也喜欢看戏。这个就不管了,他有老婆孩子陪,何况跟他坐在一起,互相都恨不得活剐了对方,反而影响心情。
现在昆曲还没有完全形成,汤显祖等大家还没有登场。宫里演出的大多还是元杂剧或者官方钦定的《琵琶记》之类的劝化作品。
这么多年熏陶下来,如果说没有一点进步,那也不是实话;加上以前做阅读理解和撰写公文攒下的功底,汪舜华已经能很自如的坐在太皇太后身边捧哏,顺便教育孩子们尤其皇帝怎么样。有时觉得,可能比注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老夫子”还会扳扯。
只是汪舜华对《琵琶记》实在接受无能,这种被迫娶到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戏码能感动朱元璋,她却只有呵呵,你踏马说一声“已经结婚”有那么难吗?都做了状元,把你爹妈老婆接到京城奉养有那么难吗?怎么跟着小燕子似的,不知不觉、逼不得已的就做了宰相女婿?真好,连陈世美都不用做了,爹妈自己饿死了,宰相小姐还愿意和赵五娘共事一夫,人间佳话啊。你信吗?
太皇太后喜欢的《西厢记》她也看不下去。当年可读过《莺莺传》,没记错的话,莺莺还被渣男骂成“尤物”呢。后代看这种戏还可以赞一句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但是现在膝下有几个孩子,尤其三个女儿,身边还有一大帮重臣之女,其中就有后妃人选,其他的以后也都是贵妇,要是这些人受到了影响,可怎么办?
太皇太后听了这个建议,点了头,也不怎么看《西厢记》了,《墙头马上》更是在宫里禁演——汪舜华实在理解不了李千金的底气何来,这种未婚先孕,还是同居七年、孩子抱俩的事,在后代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何况在规矩森严的明朝?偷偷摸摸藏在后花园这么些年,父母都不知道,有什么脸面自称是人家儿媳妇?老爷子致仕你就敢蹬鼻子上脸了?三纲五常要不要?不怕言官参死你!就算卓文君,司马相如还曾有过移情别恋的心思。
不过除了这种才子佳人的爱情剧,可供选择的戏剧还是很多的,诸如《汉宫秋》《梧桐雨》《望江亭》《单刀会》《赵氏孤儿》之类,也有教育意义。
“作为皇帝,就是要亲政爱民、富国强兵,才能抵御外侮,保护家人和百姓,否则就会像汉元帝那样,眼睁睁把美人送给别人——我知道当时汉朝很强大,匈奴是主动前来投靠的,但是你强大了,嫁个宫女他们也得乖乖供着,否则像宋朝,后妃公主都任人欺凌。”
“作为后妃,光是自己不干预朝政是远远不够的——杨贵妃其实也没干过什么残害忠良的事情,但是你得管好自己,管好你的家属,劝皇帝勤勉政务,不能整天花天酒地,否则国破山河在,美人自刎还是自缢就不好说了。”
“《望江亭》是反映官员欺压百姓的,一定要注意官员队伍建设,谭记儿很聪明,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赵氏孤儿的惨案就是君主昏聩导致的,所以一定要亲贤远佞。”
皇帝还小,听得半懂不懂,他对舞台上戏子的演唱比身边母亲的唠叨显然更感兴趣;不过跟着一起听戏的戴荃刘永诚等都点头——就是要这样教!
当然,这些也还不够。毕竟新剧层出不穷的时代都可能闹剧荒,何况现在本来节目就少?
去年为了宽慰太皇太后,也为了迎接宗室,汪舜华吩咐乐府排演几出新戏,要求是人物要立体,别整些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的奇葩事;还要有教化作用,别藩王入京你给人看后院私会之类的戏,朝廷还要脸呢。
她点了几个,解忧公主、平阳昭公主、冼夫人、梁红玉,都是鼎鼎有名的女中豪杰,也相当有教育意义,用来激励士气再好不过;《杨家将演义》的作者还没出生,穆桂英查无此人,萧太后倒是鼎鼎大名,但明朝自诩正统王朝,绝不可能搬演她的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十三将士归玉门、失空斩、林冲雪夜上梁山等等,都是有名的典故。现在京剧没有产生,但是明朝读书人也不是呆子,自然会用别的方式演绎;只是可惜《秦王破阵乐》失传了,就算还在,这种高规格的军中乐舞,却只是歌颂千年前的皇帝,还是有点另类,尤其他上位的方式很特别;但是霍去病的那首琴歌却相当有名,很快被谱曲演唱。
评书《燕王扫北》汪舜华没听过,只是觉得把燕王征伐北方的故事改编成杂剧或者话本,应该很精彩。只是下面一片反对——土木堡之后,最重要的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大家实在不想和北方硬抗,现在这样造声势,实在很担心又来一回。
当然太后整天喊着雪耻报仇,大家也不会明着来,只是说太祖规定严禁用戏曲演绎历代帝王、孔孟圣贤及忠臣烈士,太宗皇帝的故事自然不能搬演。汪舜华也就住口了,转头下了道旨意,把《奉天靖难记》禁了,这书是永乐年间编撰的,记录太宗起兵的事。只是捧得太过低级,跟反串黑也没啥区别,给建文帝甚至懿文太子杜撰了一大串莫名其妙的罪名,与《大义觉迷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来就是被迫起兵的,画蛇添足反而惹人闲话;就算当初太宗有所忌惮,现在建文帝的遗臣彻底消停了,没必要再给人泼污水。
当然有关忠臣烈士的限制就取消了,朝廷还需要大力宣传、教化百姓呢。伍子胥、卫青、霍去病、诸葛亮、李靖、颜真卿、薛仁贵、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都可以登上戏曲舞台了,汪舜华命刘定之创作宋高宗和秦桧合谋陷害岳飞的《满江红》,还让于谦和商辂监工,下面都是嘴角抽搐;只是于谦想到当年隐帝袖中的那纸诏书,叹了口气。
汪舜华曾经深切地感受被翻案风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所支配的恐惧,特别强调:“对于史有定论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不得随意发挥甚至肆意抹黑。比如炎黄始祖,不能说人家为了对付敌人不折手段;秦皇汉武,就不能沉迷女色因情误国;唐太宗这样的千古名君,也别拿杨广李建成来碰瓷;卫青霍去病,就不能背信弃义因私忘国;那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也不要轻易翻案,秦桧就别渲染他和王氏伉俪情深;也不要以家国破亡来成全主人公的爱情——什么金国王子爱上大宋公主的戏码,不要有!”
“至于本朝的历代先帝,一律不得搬上戏曲舞台,防止有人抹黑先帝,为陈友谅、建文帝等人招魂。”
下面实在不明白汪太后为什么会说这些——这是正常人会有的想法吗?想都不敢想!尤其伏羲女娲、炎黄始祖,虽然只是传说,但谁敢数典忘祖?老百姓的唾沫就能淹死你!
当然,戏曲舞台上的帝王必须和现实作区分,否则入戏太深,人人都穿着戏服过把瘾,鬼知道安的什么心。
帝王可以演,但是服装和扮相只能是官方认证的,这个就别去翻史书考证了,汪太后拍板定了,标配就三样:皇帽、玉带、团龙蟒。
汪舜华甚至亲自召集内阁、礼部、翰林院、乐府等部门领导,探讨立意怎么定、故事该怎么写、人设怎么定。因为是劝化作品,尤其是要劝化皇帝,下面就是有一百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忍着应承了——真的,小说戏曲在现在地位不高,稗官野史,诲淫诲盗,和后代的小片子差不多,难登大雅之堂。除了周宪王那样真心爱好的,其他一般都是读书人穷困潦倒过不下去,挣点生活费养家糊口,就连《三国》《水浒》《西游》这样的惊世巨著,作者也是藏头露尾的。
不过去年事情毕竟太多,而且乐府的演员也有限,不可能一口子全排出来,但有几部就不错了。汪舜华亲自审过,觉得果然能青史留名的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就算她看了n多的戏曲小说电影电视剧,但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台本,太好了,这才是应该被传唱的作品!尤其岳飞吟诵《满江红》后高呼“还我河山”而后引鸩自尽的情节,任她自认久经考验泪点高,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立场可能不同,但感情是互通的,尤其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满江红》博得满堂喝彩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不管是宗室还是文武官员,都是声情悲切;太皇太后也是唏嘘不已,皇帝含着泪问汪舜华:“岳飞是好人,为什么皇帝要杀他?”
汪舜华摸了摸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