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169、求削的王侯(上)

169、求削的王侯(上)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北直隶的土地清理在十二月初顺利收官,毕竟天子脚下,干事麻利,太皇太后的娘家都不例外,其他人就老实点;当然鱼鳞黄册还在连夜编撰,估计还要两三年才能呈上来,但好歹数据出来了:户数达到了60余万,人口近500万,比洪武末年多出了一倍有余,和万历初年的数字差不多,应该是免除贱籍,大量隐形人口被清理出来的原因;田地更是多出了1.5倍!——当然包括了免税田,好歹产粮不是。外省依靠削藩,就收回了将近20万顷土地,占全国土地的近1/40!

    汪舜华设想过土地清理的成果,却没有想到成果如此丰硕。因为户部查档,亲王赐田其实不算多。据专家统计,洪熙元年至天顺八年赐六次,计为一千六百八十九顷。

    所以汪瑛父子一口气吞下一万六千顷土地,真的是胆大包天!

    赐田不多,但亲王用各种手段拽到手里的土地却很不少,现在这些土地必须照章纳税;何况还有很多宗室被夺爵,这些土地就全部没收充公。

    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只落得为朝廷作嫁衣裳。

    ——现在宗室人口基数还不算大,真等到嘉靖万历年间,那才叫要命。万历宠爱福王,赐庄田两万顷,河南一省土地不够,还要从山东、湖广等省划拨;当时河南已经有了八位亲王,占据了全省十分之一的土地,到了明末,更是“中州地半入藩府”;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土地七成属于蜀王府,二成属于军屯,民田仅占一成而已。

    汪舜华听完汇报,看着珠帘之后的群臣:“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普天之下,尽是王土的时候,王臣们又将如何安身立命?自今以后,不许宗室勋贵文武官员擅请土地,此为定制。”

    群臣称是。

    更让汪舜华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主动提出削自己!还不仅是藩王!

    削藩已经成定局,大家都看懂了。求情也好、硬抗也罢,都不是事,世上总是要拳头说话的。经历了靖难之役,藩王一直是历朝皇帝的心病。建文帝削藩,太宗皇帝也削。洪武年间藩王能够节制军马、干涉朝政,现在不行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说白了就是把爪牙全砍了,当猪一样的养起来。否则,这次的削藩不可能这样顺利。拿几千人马去对付朝廷的雄师,藩王们还没那么大胆子——当然宁王那种奇葩就算了;可就算想,于谦也替他们想到了,让王府发遣散费打发侍卫走,人家白花花的银子不要跟你去造反?别逗。

    现在王府侍卫走了,钱也没了,还能干啥——废话,遣散费一大笔,实在凑出来怎么办?卖家当!

    ——前几个月就有不少宗室当街卖家当,什么家具文具、古董文物都不少,不知道是真的缺钱,还是只是想给朝廷施加压力。很多朝臣觉得这很不合体统,应该阻止,汪舜华淡淡的说:“只要买卖公平,双方自愿,便由他去。”

    当然此前于谦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如果藩王确实不想造反,但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

    “那就卖地!”

    这是丘浚的声音,他对宗室大量占有土地早就不满意。

    张凤同样义正辞严:“藩王的土地是朝廷赐的,不能随便买卖。”——他们口头说卖了,回头又不过户,反而向买方要租子怎么办?谁敢跟王府硬抗?

    当然狠话说了,事情还是要办的,不能真把人逼到绝路了。

    于谦提议:“实在拿不出钱,就让兵部把侍卫带走。特别优秀的带回北京,一般的分拨卫所。工作有着落,就不算遣散了,最多给点盘缠。”——如果这点银子都拿不出来,就真的只有卖地了,可以按每亩地一两银子补给侍卫,也可以照这个价卖给朝廷,需要的钱粮从附近府县调拨。这样的目的,自然是要榨干藩王最后一点血,为朝廷多拢一点人;但如果太过分,侍卫期望太高,就容易出乱子,度还是要的。所以藩王都盼着朝廷把侍卫全带走,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但是朝廷不是什么歪瓜裂枣都要的,肯定要仔细挑选,这就便宜了兵部了。

    汪舜华在心里感叹,得亏碰到了于谦,真正是老臣谋国;否则真让一帮书呆子削藩,搞不好真削出一帮反王。

    朝臣都看得出来,藩王本身对朝廷没有什么大威胁了,主要是吃得太多,太后不想养废物——废话,想养也养不起;可是藩王也是一大家子人,有爵位继承还好,没爵位的家里要养着,也养不起!总不能把人轰大街上,让龙子凤孙做流民吧?尤其是好多已经夺爵的,虽然分了产业,但是坐吃山空,早晚都有吃光的那一天。

    怎么办?

    朝廷指望不上,人家还忙着收拾藩王,没空理这事,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蜀王悦菼就是这样的聪明人。他是蜀献王朱椿的第五子。朱椿孝友慈祥、笃诚宽厚,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被老爸称为“蜀秀才”。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

    历代蜀王都继承了他的优点,节俭守法、好学能文。在明朝,蜀王系是宗室中最著名、最优秀的一支。明孝宗就曾称赞:“诸藩中,唯蜀多贤王。”

    悦菼是父亲的庶五子,也是第四位蜀王。蜀献王朱椿的嫡长子悦熑22岁去世,追谥庄王。当时朱椿已在凤凰山为自己修建了陵寝,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心之下,把陵寝让给了儿子,称“子葬父墓”;并把王位传给嫡长孙靖王友堉。

    靖王忠孝两全,可惜无子;二弟黔江王友坿死得早,没有儿子;三弟罗江王友壎继承王位,就是蜀僖王,两年后也去世了,同样无子。

    这样一来,庄王一系彻底绝嗣,这才由朱椿五儿子保宁王继位,今年已经64岁,是朱椿和宫女所生的儿子,历史上称和王。华阳王友堚想谋夺蜀王位子,多次攻击他出身不正;汪舜华没耐心,前两年把他收拾了。

    蜀王尚勤俭事,恪守典章,做了不少实事,历史上评价很高。他有六个儿子,但只有长子友垓是嫡出,其中三个小的都还没有封王。

    友垓同样只有一个嫡子申鈘,今年才十岁。

    虽然说子孙两辈不需要怎么发愁,但难免不出现什么意外;而且兄弟六人只有长兄悦熑是嫡子,其他五个全是庶出,虽然都封了郡王,但全部早死,其中四个没有留下儿子!

    而且,其他那些不能封爵的怎么办?总不能就守着蜀王府的家产吃!——遣散护卫已经是一大笔开支了,能分给他们的不多,就算省着花,那么多人口,也用不了几年!

    王室如此,宗室更是凄惨。蜀王系是大藩,繁衍很是旺盛,但按照这份新出炉的规定,王位保不住,郡王也堪忧:

    华阳王悦爠这一支彻底废了,废了更好,不然还要整天打官司恶心人。

    朱椿庶三子悦燇封了崇宁王,无子除国,这也不是省心的主儿。曾经因犯错怕被老爸惩罚,偷偷跑到父亲同母弟弟谷王朱橞那里。早有异心的朱橞对外谎称悦燇是建文帝,要为建文帝讨公道。朱椿向朱棣告发朱橞,朱橞被罚,悦燇被送回成都,两年后去世。

    朱椿庶四子悦炘封崇庆王,17岁去世,无子除国;庶五子就是蜀王,郡王位不再保留;庶六子悦烯封永川王,前几个月死了,只有嫡子友埐,还没活过老爹,除国。朱椿的几个儿子除了老六永乐二十二年封,其他都是永乐二年封的。

    蜀王的庶二子友墦正统十一年封内江王,历史上活到正德七年,如今已经有了嫡长子申鉘,成化三年封世子,可惜没有活过老爹,弘治十年死了,历史上庶长子宾沚袭位。

    蜀王的庶三子友城同年封德阳王,历史上死在了成化十一年,现在也还算吃嘛嘛香,不过他没有嫡子,后来庶长子申銈袭爵。

    剩下的三个庶子友贡、友?、友墂三个注定和王位无缘,能不能册封为郡王,要看汪太后能不能履行承诺。

    然后就是友垓的三个儿子,长子申鈘,相当聪明,考试肯定没问题:老二早夭,三弟去年才出生,名字都还没拿到——亲王下葬的时候,几岁的儿子大名都没有,这在当时真不是蜀王府的才有的遭遇。

    总结起来,按照传统,应该有八个郡王,现在只有两个,其他的满打满算,也就四个,还要看人品。

    更要命的是,六代以后,奉国中尉的子孙,除了嫡长子能袭爵,其他的朝廷是不管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蜀王可不敢打包票说自己只有正子嫡孙,没有旁支庶出——那不是在诅咒自己子嗣不丰吗?可孩子多了你就得养,王府每年进账就那么多,怎么养?——以前还可以侵占土地,这事蜀王府也没少干,但是现在除了点赐田,别的土地都要纳税,自己收多少租子也有标准。如果敢犯禁,猜猜汪太后会怎么办?

    ——该怎么办?以退为进,逼着太后出政策!你把人赶出王府,总要给条活路吧,不能都到凤阳去蹲大牢,或者台湾海南种地;不仅丢朝廷的脸,而且浪费人才!

    ——藩王们从小都是被教训着长大的,混蛋不少,但能读书办事的也有,即便不能做官,买几十亩地或者做点小生意,总要把日子过下去不是?尤其蜀王系,贤王辈出,包括悦菼和他的儿子友垓、孙子申鈘、申鑿等,都是有名的学者,博览群书、通古博今。

    可就怕太后不答应!

    没关系,蜀王很贴心的,首先赞成太后的做法,这些年确实宗室不知节制,给朝廷惹了不少麻烦,现在太后派人查处不肖子孙,还关心大家的学习和婚姻,督促大家成长,这是何其英明的决定!

    然后,国用不敷,我也是知道的。建议把宗室的待遇降一下,将军以下就免了,本来就不多;藩王和郡王打个对折,当然希望能按时足额发放,宝钞已经没了,但也别拿乱七八糟的实物坑我们。

    第三,宗室不能继承爵位,也就不能享受各方面的待遇,太后你要给他们一条出路。以前是不能参合四民之业,但是现在,对于没有继承资格的子孙,能不能让他们去干活?否则,沦落街头还是打朝廷的脸!当然,其他人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该考试考试,该纳税纳税,不搞特殊,免得太后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