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凌云传 > (卷2)第23章:惊世之举

(卷2)第23章:惊世之举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三国凌云传 !

    要说断风寒之前的所作所为,无非乃是处于一种被动,虽然早已对历史有着清晰的认识,但他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对于今后的发展完全还是一片模糊,但此时此地的他却已然开始谋划起了今后的一切。而这种微妙的变化,似乎就连他本人亦是始料未及的,或者说这一切根本就不像是他在掌控一般。

    历史因为他而改变,但改变后的历史却反过来推动他促进历史的发展,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恶性循环。

    在与荀攸经过半日密谈后,断风寒对于今后自身的发展,内心已然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得到荀攸这样一个思虑周全的政治能手,亦成为他雄图霸业的开始。

    当务之急,他要做的便只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向皇帝要兵并尽早回到封地兖州,而令一件乃是他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大量的网罗人才,以组建自己的核心势力。

    为此,他在离开蔡府之前,又先后找到了华佗与王越并进行了一番有效的说辞。

    当然,尽管这二人一个是驰名天下的神医,一个是嗜武成狂的武痴,要想将他们收为己用,并非易事。但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远离京师却是十分容易的。断风寒心想,只要将这二人带到自己的封地足矣,至于其他的暂时也用不着去多想。

    而这二人也确实拥有足够的理由跟随断风寒前去。

    与此同时,荀攸的收获可着实令断风寒吃惊不小,而之所以让断风寒惊心,原自于对方介绍了一名叫毛玠的年轻人来投奔于他。

    毛玠何许人也?如何能叫断风寒如此动心?

    据史册记载,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三国前期,曹操身边重要谋士之一,其智谋,施政能力皆为不凡。

    当然,他在拥有众多谋士的曹操手下之时,其卓越的政治才华可以说并未发挥到极至,而完全被荀彧、郭嘉等一些著名谋士所掩盖。故而时至今日,后人对其的推崇显然不如前者。

    可是在断风寒认为,毛玠的才学绝对不会低于荀彧、郭嘉等人,至少在其政治才能方面,他绝对是个高手,从他那一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超前务实的口号来看,更可见此君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毛玠是在第二天清早来见断风寒的,也就是说在昨日断风寒与荀攸确定了主从关系之后,今日一大早他便来到蔡府之外相候。

    为此,断风寒欣喜之下,又将毛玠招引到蔡府之中,又是一番热情的叙谈,全然忘记了进宫面圣之事。

    两人一晤之下,断风寒这才知晓毛玠何以在这个时候出现,而不是后来曹操统领兖州时才得以世出投奔的原因。毕竟历史因为断风寒的出现,已然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原来,毛玠之前曾任平丘县丞,因平丘令贪赃枉法导致治下百姓民怨四起而上书相告,切不料郡上官员更乃一丘之貉,不但压下不发,反倒欲治毛玠诬告上官之罪,后更诬以谋反之重罪将其全家捕获,毛玠幸得逃脱,并孤身前往洛阳欲将此冤告以朝廷,为求平反冤屈。但京中之官多半以何进与十常侍之流,无重利而不受。无奈之下,毛玠遂心生冷意,欲转道荆州以避尘世。

    可不想此时却遇得意欲辞官的荀攸,二人更是一见如故,对当今社会前景的暗淡以及自身的不幸都报以相同的见解与同情。本来二人意欲结为同伴,避世而居,却不想人生却又突逢转折,一个天降大任的机缘终于降临在了他们的身上。

    荀攸与断风寒相谈后,便连夜将此事告知毛玠,毛玠闻之本无多少动心,但经不住荀攸一再劝戒,复又想起一家老小沉冤待雪,故而打定心意要一会断风寒,他亦要亲自证实荀攸口中所说的王霸之才到底是否属实。

    很显然,他在见到断风寒后,当即便表示满意。毕竟一个被封王封地的年轻人对他不但没有半分鄙视,相反热情的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这样的人在当时还是不多见的,何况对方一见自己早早迎侯在这里,最后连进宫面圣的事情也都抛在了一边,这也足以说明了对方对自己的重视。

    由此以来,毛玠对断风寒的第一印象就给出了满分。

    而接下来,断风寒更是毫无顾忌的将自身在兖州的遭遇也痛沉了一便,当然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些隐瞒的。

    毛玠听闻断风寒的遭遇,复又联想起自身的遭遇,不禁当场痛悲流涕,这种共鸣的效果亦促使他更加坚定了要帮助断风寒建立兖州政权的决心……

    ============================================================

    皇宫朝奉殿之上。

    灵帝慵懒的靠在龙榻上,将下边的一干文武官员询望一番后,内心遂生失望。最后终于无精打采的开口言道:“蔡卿家安在?”

    蔡邕闻听天子呼唤,当即出班跪拜道:“禀皇上,微臣在此!”

    灵帝稍微端正了一下坐姿,道:“卿家免礼,起身回话,朕有事相询!”

    “是!”蔡邕起身,恭敬的立在原地。而对于皇上欲要询问之事,他却也猜到几分。

    灵帝当即问道:“朕之贤弟可好?今日为何不见他与卿家同来?”

    正如蔡邕所料一般,灵帝果然问的是断风寒。

    蔡邕不敢怠慢,立时据实禀道:“回禀皇上,兖州王昨日到臣府中,一切安好,只是宴中多饮了一些水酒,今早尚未酒醒,微臣不敢打扰,故独自前来朝奉。”

    蔡邕的确是个梗直之人,纵然他对断风寒映象颇佳,但仍然据实以报,丝毫不会因为私下关系而说假话。要知道,像这种理由在当时根本就不能成立,皇帝临朝,身为臣子的除非身染重病,未到者皆乃大不敬论处。而蔡邕做为一个言官自然知晓其中法理,所以他的这种作风完全是一种公正,铁面无私的体现。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不但断风寒昨日没有喝多,即便今日醒来也没有前来上朝,反而正坐在自己的家里招待外人。倘若蔡邕知道这一点,真不知道他会怎样处理。好在蔡邕早朝起的早,天未亮就到黄门那候着去了,对于现在府中发生之事,完全还蒙在鼓里。

    不过他这一说,却立时引起了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满,尤其是何进一党。

    只见何进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冷哼道:“好一个兖州王,受皇上如此恩宠,却至我大汉法礼于不顾,实该问罪,蔡大人既知我大汉律事,更理应劝说其前来,又怎可任其施为,此亦为蔡大人之过也,更应受罚!”

    好一个何进,别看脑子不怎么好使,但这钻空子却是他的一大本能反应,此言一出不但至断风寒于死地,就连蔡邕亦难于幸免。

    何进这一闹,其党羽纷纷更着应和,着实让蔡邕心怵不已。

    好在灵帝闻言却没怎么恼怒,反倒一摆手,压住诸臣的一片讨伐之声,并起身欣然道:“诸卿何以如此,朕并未有责怪之意,需知兖州王乃朕应梦贤臣,又怎会对朕不敬,此等贤良之人,朕更应好生礼待于他,莫说他酒醉未醒,便是醒来亦不必上朝拜见朕,倒是朕失礼在先,更应亲自前去探问才是。”

    “哄~”灵帝这一番话,立时引起朝中诸臣的热烈反应。

    自古天下,哪有做臣子的不上朝拜见皇帝,反倒让皇帝亲自去见的。对于灵帝的这番举动,何进更是差点没气晕过去,他心想,老子是你的舅官,你也没这么礼待于我,反倒一个布衣贱民竟让你如此重视!

    可想此时的何进内心已然对断风寒更加的嫉妒与忿恨了。

    灵帝说着走下陛阶,来到蔡邕面前,和颜悦色的言道:“朕一日不见贤弟,内心着实想念,朕即刻便与大人同往府中探问,蔡大人还需着前引路。”

    灵帝向来是言必其行,尤其是对这种认人诽议的荒唐事乐此不彼。

    “这……”蔡邕闻言脑袋一热,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稍有犹豫,便应道:“微臣尊旨!”

    不过他此时的内心可着实是激动坏了,按当时的说法,皇帝亲临臣子家中,那是何等的荣耀,蔡邕以前可没享受过如此待遇,今日闻听皇帝要去自己的府中,那可真是倍感殊荣。

    何进一见灵帝当真,立刻往前一阻,道:“皇上圣体,怎可反过来亲恭迎逢臣子,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他一说完,底下立时跪倒一大片何党官员,阻住了大殿的门口。

    灵帝一见,立时大怒,道:“尔等胆敢违朕之命,还不快些退去,倘若执意阻拦,朕必定严惩!”

    诸臣一见皇帝动怒,皆纷纷向何进望去,何进此时亦不敢再有所阻拦,毕竟现在他还不敢与皇帝当庭叫真,故而无奈的闪到一旁,恭敬的让出了去路。诸臣见何进既已放弃,他们这些人也只得纷纷推开两旁。

    而此时,灵帝得以出的殿门,但却好似想起了什么,竟而突然站定,回转过身来望着身后朝中诸臣。

    诸官此时还以为灵帝突然改变了主意,遂议论之生嘎然而止,皆静待着灵帝接下来的举动。

    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灵帝竟而却是发出了让他们更为震惊的命令。

    灵帝严肃道:“为表朕之诚意,尔等还需与朕一道前去拜望才是!”

    诸臣闻言,立时一片哗然……

    (第2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