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葬清 > 第36章 曙光

第36章 曙光

作者:义和团大师兄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葬清 !

    卫汝贵、马玉昆拜会孙徐两位大佬,于成龙出自奉军,不想参乎进去,自告奋勇前去军营,为盛毅两军安排营盘。

    平安道节度使,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此举顺理成章。

    闵丙奭了解他的心思,当既应允了。

    盛军十二营六千人入朝,其中一营驻安州、两营驻肃州,进入平壤的仅有四千五百人,毅军本有四营两千人入朝,奉李鸿章的命令,分出一营驻义州,所以只剩下三营一千五百人。

    两军合计六千人,全部入驻杀倭军的老营,绰绰有余。

    三千杀倭军提前入城,为大部队清道,沿途的百姓回避,禁止与清军接触。

    盛军的九个营官跑得最快,于成龙想缓和关系,刻意交好,毕竟要并肩作战,一起杀鬼子,他不想与卫汝贵搞僵,驱马上前拱手:“诸位弟兄,一路上辛苦,到了军营,先歇歇脚,晚上于某摆宴,为弟兄们洗尘。”

    营官们飞快的对望,有的面色冷峻:“于将军客气,弟兄们赶路太累,日后吧。”有的阴阳怪气:“于将军是大功臣,卑职等只是小人物,哪有资格喝您的酒。”有的嘻嘻哈哈:“于将军请客,卑职受宠若惊,不过卫提督有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营,抱歉。”

    卫汝贵自恃与李鸿章是老乡,关系密切,所以态度不善,底下的人也不给面子,于成龙讨了个没趣,但只笑了笑,心意尽到,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

    在梦中的历史中,盛军在平壤的表现不是很差,打得相当顽强,说明这支部队有点战斗力,卫汝贵也有两把刷子,比叶志超之流好得多,但于成龙刚才大略清点了一遍,兵员不满,有不小的缺额,士兵军纪混乱,看来史书传闻不虚:“开拨两日,逃兵四百,一入韩境,*抢掠,大失韩人之心。”

    此外,侵吞军饷的事也传得沸沸扬扬,致使后来兵勇哗乱,遇敌避走,毫无斗志,估计也是无风不起浪。

    到了军营,先将所有营官召集到客厅,墙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地图,各军各营的住宿、马厩、仓库、后勤、校场一目了然,谁也不要争抢、挑衅。

    为了防止两军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将整个营地隔开,各有各的地盘,并在大营门口派遣了一哨朝兵,设立专门的服务处,清军若有任何需要,可在此先登记,报送闵丙奭与未来的统帅。

    军营四周,到处刷上了“军事重地,严禁接近”的字样,与平壤居民之间,特意用木栏隔开,每隔百米,墙壁上也刷有“严禁骚扰平民,严禁骚扰清军”的字样,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巷口,时刻有三名朝兵巡逻,右臂戴上了特制的袖章,上面有“治安”两个字。

    这是于成龙的点子,原来的朝军战斗力低下,打仗上不了阵,改编为治安队,算得上人尽其才。

    官府正在动员百姓,向全城征集志愿者,不分年龄,分片维持本区的秩序,与治安队联手,既警惕流氓地痞滋事,也预防某些清军的害群之马。

    大战在即,为了稳定大后方,于成龙煞费苦心,甚至于将此举推广到全道。

    干了两年的官兵,于成龙对那些兵痞的德性深有体会,军官骄横、士兵弛废,打仗不怎么样,过份的要求倒是不少,特别是盛军,作为镇守北京门户的淮军嫡系,一个个眼高于天,嚣张之极。

    这些家伙难缠得很,打狗还得看主人面,而且大敌当前,最好不要内讧,军需官是个苦差,没有一定的手腕与背景,很难摆平乱七八糟的事。

    于成龙也不是善茬,预先准备了单据,人手一张,按规矩,应该由平安道提供的,一项不少,需由国内解决的,由卫马向李鸿章汇报。

    根据老于的指点,闵丙奭特别向李鸿章发电,请求明确细节,省得纠缠不清,横生事端,李鸿章倒是爽快,很快就回电,口气十分严厉,各军不得骚民,违者送军法严惩。

    于成龙没有一句废话,出示了电文原件,这东西比圣旨管用,众营官们傻眼了,乖乖的服从安排。

    几句话的功夫,不需要多费口舌,制服了这些骄兵悍将,干净利落解决问题。

    军营乱轰轰的,马嘶人叫,处处听到军官的怒骂声,一个比一个粗暴,一声比一声难听,正宗淮军的素质,比马匪好不了多少。

    折腾了大半个小时,各军才算勉强安定。

    于成龙的任务完满结束,正欲出营,卫汝贵、马玉昆回来了。

    卫汝贵的脸色很难看,连个招呼也不打,狠狠的抽了军马一鞭,直奔本部,

    于成龙暗笑,老家伙脾气不小,呵呵,徐用仪想出任统帅,他的美梦破灭了,难怪气恼万份。

    马玉昆却拉住了老于:“于将军,今晚不要走,老夫请你喝酒。”

    ###############

    颐和园灯火通明,今儿个很热闹,几个京城名角特来献技,精彩绝伦的表演,把慈禧太后逗得老慰开怀,心情甚佳:“赏,赏银十两。”

    李莲英附耳道:“老佛爷,皇上驾到。”

    慈禧皱了皱眉头:“让他来吧。”

    光绪一路小跑,跪地拜道:“皇阿爸吉祥。”

    李莲英做了个手势,舞台上的京剧暂停,戏子们好像中了定身法,以最后的姿势保持不动。

    戏园里一片寂静。

    慈禧和蔼可亲,将光绪拉起身:“起来,起来,坐这儿。”

    “谢皇阿爸。”

    在老太后面前,光绪变成了乖宝宝,从袖中取出奏折:“皇阿爸,这是朝鲜急电,于成龙又立奇功,在元山港全歼倭寇一支舰队,俘获无数,自身无一伤亡。”

    机灵的李莲英接过奏折,小声阅读。

    慈禧轻哦一声,微露讶色:“这个于成龙,官不大,打仗却真有一套。”

    李莲英媚笑道:“这些天来,奴才经常听到于成龙这个名字,好像报了几次捷了。”

    光绪喜形于色:“四次,他手底下只有五百多人,要分守平壤、元山两地,到目前为止,已经全歼倭寇三千余人,俘虏七百多,伤亡微乎其微,孩儿核实过了,无一虚报,皇阿爸大寿在即,我大清陡然出此名将,此乃天降祥瑞。”

    慈禧笑道:“这也是皇帝的福份。”思索片刻,点头道:“于成龙,名字取得好,哀家到想见见,这个能打仗的奴才。”

    光绪恭声道:“朝鲜战事一了,孩儿就召于成龙进京。”

    慈禧忽然转头,似笑非笑:“皇帝给了他什么赏赐?”

    光绪心中一惊,故作惶恐:“孩儿当时一高兴,赏了个游击将军,未能向皇阿爸请示……”

    慈禧摆了摆手,一脸的懒散:“就这点人马,打得挺不容易的,有点真才实学,比那些个光说不练的废物强得多,区区一个游击将军算不了什么,你告诉他,他那个杀倭军好好干,如果在朝鲜能打赢,给哀家出口气,扬我大清的天威,赏他一个总兵、提督也无妨。”

    这么多年来,尽受洋人的欺负,各军将领窝囊得很,屡战屡胜,朝廷被迫赔款割地,以慈禧太后的强势,心中早就憋了怨气,奈何兵不如人,确实打不过。

    现在连倭寇也欺负到头上,对于这个小岛国,慈禧太后本来就瞧不上眼,干脆支持光绪打一仗,不过,因为败的次数太多,对清军很不放心,那些将军们平时牛皮哄哄,一上战场就吃亏,慈禧太后的信心不是很足,突然出了一个于成龙,或许真能打赢。

    光绪又惊又喜:“皇阿爸龙恩浩荡,于成龙肯定感激流涕。”

    慈禧似乎有点疲惫,闭眼假寐。

    李莲英连忙将奏折交给小太监,上前为太后捏肩捶背。

    太后的情绪变幻莫测,连光绪有时也稀里糊涂,当下心提了上来。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轻嗯一声:“还有事吗?”

    光绪暗一咬牙,又取出一本奏折,轻轻递给李莲英,小心翼翼的说道:“徐用仪、于成龙联名上奏,事关重大,孩儿不敢决断,朝中重臣的意见也不统一,请皇阿爸裁定。”

    李莲英小声阅读,脸色慢慢的古怪起来。

    慈禧太后却目无表情,静静的听着。

    光绪心肚自明,早朝一结束,这边就得到了消息,老佛爷耳朵灵光得很。

    李莲英读得很慢,吐字清晰,足足用了一刻钟,才将奏本读完。

    慈禧自言自语:“这个徐用仪,年纪大了,没想到还有这个雄心。”

    出国前,徐用仪属于主和派,竭力请洋人调和,看奏折上的内容,却成了主战派,几天内转了一百八十个弯,难怪慈禧感到奇怪。

    光绪掂量再三,再次掏出一迭电报:“皇阿爸,今儿个一下午,徐用仪连上三道奏折,自称深沐皇恩,却无寸功,愿留在朝鲜为大军助威,尽早击败倭寇,为皇阿爸的大寿献礼。”

    慈禧轻皱眉毛,久久不表态。

    徐用仪只是一个文官,不通兵事,担当统帅不太合适。

    光绪紧张不已,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偷偷的朝李莲英看了看。

    李莲英左右为难,左思右想,还是帮皇帝一次,壮着胆子轻声道:“老佛爷,以奴才看来,那个于将军真是了不得,才入朝没几天,就打得倭寇闻风丧胆,连洋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于将军是倭寇的克星,我大清必胜无疑。”

    他很狡猾,没有正面帮助光绪,而是旁敲侧击。

    果然吃透了慈禧的心思,微笑点头:“有于成龙在朝鲜,哀家放心多了,嗯,徐用仪既然有这份心,就让他试一试。好了,看戏看戏。”

    光绪喜中有忧,心中一叹,太后只许了入朝陆军,北洋水师的事却装聋作哑。

    #########################

    夜色朦胧。

    经过五天五夜的奔波,林海的援军到达元山港。

    城门及时打开,冲出了一百多骑,正是望穿秋水的马营第二队。

    林海与随行的五十个弟兄也驱骑狂奔,双方抽出马刀,铛铛铛,先砍杀了几下,随即下马拥抱在一起,又叫又笑。

    仅分别了十来天,今天重逢,却像隔了数年之久,倍感亲切。

    你锤我一拳,我还以一掌,你骂我一句,我回骂三句,粗话连篇,这是马营特有的方式,看得围观的朝人目瞪口呆。

    闹腾过后,众人分开,开始介绍各自经历,时而悲痛阵亡的弟兄,得知平壤、元山两地大捷,龙哥已是游击将军,现场一片欢呼。

    龙哥管运亨通,弟兄们也水涨船高,待将来一实授,姚二胜、王大力至少是个丛四品,现在的哨官,日后也是营官级别,即便是最普通的弟兄,混个哨、队级别的不成问题。

    喜悦与笑声中,姚二胜看了看后面的新丁,一拍林海的肩膀:“盼了这些天,总算把你们盼来了,呵呵,杀倭军现在是名声在外,龙哥的兵练得不错,林海老弟,你可是龙哥的正传弟子,这次能领军来元山,前途无量。”

    林海笑道:“二哥,你不要捧杀小弟,来时龙哥再三叮嘱,元山你是主将,我呢,尽全力配合,一切服从二哥的指挥。”

    姚二胜摆摆手:“得,你小子不要谦虚,咱们俩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仗打败了,谁的面子都不好看。”说着,脸上似有阴影闪过:“哦,差点忘了大事,来,介绍一下元山的父母官。”

    援兵居然以朝人为主力,府尹金成焕、守备李国旺有些失望,但当面不好表态,很热情的寒暄。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