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29章国乱思良相

第129章国乱思良相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对这个世界,赵朴也是渐渐熟悉起来。

    一开始时,赵朴还有些愤青的情绪。

    宋朝对士大夫最好,养士百年,可是士人除了泡妞、作诗、贪污之外,什么也没有作。北宋、南宋灭亡时,文人更多的是背叛,而不是殉国,文天祥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崖山浮尸十万,更多的是军民,而不是文人。宋朝可以说是给了文人最大宽容的朝代,但也是文人最没节操的时代。

    因而,对那些士大夫,尤其是主张议和,或是投降的士大夫心存鄙视。

    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接触的加深,赵朴也渐渐的理解了,说不上宽容,只是没有过去那样偏激。

    百无一用是书生,金军杀来了,这些书生,这些士大夫,不能骑马打仗,也不能拿枪战斗,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让他们赤手空拳去抵抗金军的刀枪,有些勉强。在很多时刻,他们只能屈辱从贼。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动物,都是怕死的,真正面对刀剑不畏惧的,又有几个?北宋也就一个李若水,南宋也就一个文天祥,想要找出第二个很难。

    况且,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靠着人传承,这些书生,士大夫,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若是这些书生,都为国死难,中华文明说不定会断根。在这种程度上,他们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从贼就从贼吧,赵朴不宽容他们,也不苛责他们。

    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太令人发指,即便是成了贰臣,赵朴也权当是没有看见。

    可是,杜允这货太缺德了,竟然掘开黄河大坝,使黄淮一线,成为了黄泛区,几乎是几百万人受灾,浮尸不断,瘟疫横行,在某种程度上,这货犯下了反人类罪,绝对是甲级战犯,比秦桧的罪过还大。

    "难怪,河北许多地区都沦陷,可就是大名府还在,原来是掘开了黄河大坝,成了黄泛区,不利于骑兵行进。完颜斡不离又不傻,不会为了一个区区的大名府,将几万铁骑陷入沼泽等不利地区!"

    "难怪,历史上,赵构不跑往关中,不跑往洛阳,不跑往襄樊。偏偏往扬州跑路,有人说他是看中了扬州的繁华,这全是扯淡。黄河大坝一垮,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成为黄泛区。这里尽数是沼泽,泥地,不利于战马驰骋,正好可以阻挡金军铁骑,原来赵构是打着这个打算。只是阿尔比斯山挡不住拿破仑,黄泛区也挡不住金军骑兵。"

    赵朴的心情很是郁闷,心情糟糕到了极点,扔下小册子,郁闷的等着大臣的到来。

    ......

    很快,朝中的大臣都是来到殿内。

    "各位请坐!"赵朴眼神扫过这些大臣,心中思索着。

    宋朝的朝堂大权,无非是军、政、财、司、台策五大机构。而决定一个国家政策的,往往是这五大机构的十几个领导官员拍板。而身为皇帝,不需要记住太多的人,只需要记住十几个官员,记住这些官员的品行、才能、优点、缺点等等就足够了。一个皇帝,往往是靠着掌控这十几个人,从而掌控朝堂大局,从而掌控天下。至于其他零零碎碎的小杂鱼,能记住则记住,记不住则干脆不用记忆。

    当了皇帝也有些时间了,这是赵朴总结出来做皇帝的经验,很粗浅,很简陋,但是也很现实。

    而位居在顶层的二十多个大臣,正是此次有着从龙之功的大臣。他们多数是大名府,应天府的地方官员。按照大宋的升官规则,需要熬上十几年,再有朝堂的老人提点,然后才能进入六部,三省,枢密院,三司之类要害部门,成为大宋的最高领导人。

    总之想要混到高层,第一在人脉,第二在根正苗红,第三在运气。

    随之靖康之耻,大宋的高层都是被一网打尽,都被掳走到了北方。于是,他们少去了几十年的煎熬,提前的媳妇变成了婆,提前的登上了高位。

    只是一想到这些人的履历,赵朴就有些失望。

    这些都是文人,没有从军的经历,即便是带兵而来,也是半桶水。若是太平年代,靠他们治理天下,即便是有腐败问题,即便是有党争问题,也不会出了太大的篓子。可这是战争年代,靠着这些文人、书生去指挥打仗,绝对是屡战屡败,骨气硬的最后为国死战,骨气差的就是跑路,或者是投降金军。

    "疑人不用,将无人可用;用人不疑,必死无疑!"

    因为怀疑这些大臣能力不行,就不重要他们,可能会无人可用;若是重用这些人,又不对这些人能力产生怀疑,可能会被这些人坑死。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良妻。各位相公,如今我大宋该如何?"赵朴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此时眼睛看先了李纲,李纲在众人中威望最高,名声最大,资历也是最高,由他开口最恰当不过。此时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相当于右相。

    李纲心中激动不已,国乱思良相,这不就是说的是他吗?

    李纲开口道:"臣有十议,请求陛下思量?"

    "十议?愿闻其详?"赵朴笑道。

    李纲道:"一议国事,如今都主张和议,只因两位皇帝被擒而走,不和则祸至。昔年,汉高祖与项羽在荥阳交战,刘太公为项羽所得到,项羽屡次将刘太公置于几案之上,高祖攻打的更加厉害,项羽终于不敢加害刘太公而还给了高祖。过去金人与契丹交战,契丹执意割地,以丰厚的财物贿赂金人而讲和,既和之后金人又找借口挑起战端,二十多年,终于灭掉契丹。金人又以这种办法来迷惑中原,以至于攻破都京,毁掉宗社,立异姓皇帝改换年号,而朝廷仍然以为和议才对,是将要把天下送给金而后作罢。为了今日着想,专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镇,在黄河以及长江、淮河之南设置帅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练水军,练习战车,使敌人进无抄掠的收获,退有被拦截打击的忧患。这样敌人虽然有时出没,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内地。"

    "可效法勾践卧薪尝胆的,卑微言辞迷惑金人,每年按着时节派使臣问候两位皇帝,三数年间,军政更加修明,甲士战车全都具备,然后大举讨伐金国,以报不共戴天的大仇,而雪这自古以来所没有过的耻辱。"

    赵朴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心中却不以为然,果然是言过其实。

    李纲继续道:"二议巡幸;天下的形势,关中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至于汴梁是宗庙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么可以不见一下宗庙,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颁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寝为名,选择日期巡幸汴梁。"

    赵朴点点头继续道:"知道了!"心中却暗自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惨淡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