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115章 谋划西夏

第115章 谋划西夏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李纲、刘韐和李若水苦笑不已。

    赵素反对,这门亲事只能黄了!

    就算他说的再没有道理,赵桓都会觉得有道理,何况他说的还很有道理。

    还好他们都不是投降派,对这门婚事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

    赵素大大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门亲事按了下来。

    只是,该怎么向赵宁儿解释,该怎么让赵桓知道,该怎么让赵佶同意,这都是令他头疼的问题。

    自己算是被赵香云这小妖女坑惨了。

    赵桓激动问:“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对西夏下手?”

    赵素望向李纲和刘韐:“这个问题应该要问两位宰执。”

    赵桓顿时明白过来,自己问老师这个问题没有道理。

    李纲和刘韐作为太宰和少宰,大宋的所有政务都要经过他们的手,他们最清楚大宋的情况,这个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

    李纲沉吟道:“官家,国师,宋金两河之战打了一年半,大宋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眼下百废待兴,立刻出兵不现实。”

    刘韐接口道:“臣等以为,最快都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对西夏用兵。”

    李纲补充道:“这还是在土豆、地瓜试产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这么快。”

    是的,经过小半年的栽培,土豆和地瓜已经试产成功!

    土豆平均亩产达到了二千斤,地瓜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斤!

    这把百官都吓了一跳,都以为是恶作剧。可事实就在眼前,他们不得不信。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官员都在往汴京郊区跑。

    带回土豆地瓜,并试产成功的钱康也因此再次升官,成了工部屯田司的郎中,负责全国的屯田工作。

    现在,土豆、地瓜已经成为了汴京百姓家中的杂粮之一。

    赵桓已经下令在全国推广土豆和地瓜,还有玉米、花生、西红柿也一并推广。

    春耕之时,第一批土豆、地瓜已经在全国种植,估计秋后之后就能大量收获。

    到时候,大宋的粮食危机将大大减小,足以支撑对西夏的用兵。

    赵桓当即拍板道:“那就等秋收之后,立刻出兵西夏!”

    眼下才二月,距离秋收之后还有半年左右。

    赵桓再次望向赵素:“老师,这次咱们该怎么打?”

    虽然半年后才出兵,但是总体的战略还是应该定下来,已作准备。

    李纲、刘韐和李若水也死死盯着赵素。

    大宋对西夏的主动出击,输多胜少,以至于大宋的君臣已经绝望,不再抱有收复西夏的妄想,只能依靠修建大大小小的城堡来抵御西夏。

    之前他们还天真地想着把城堡一直建到兴庆府(西夏都城),然后拿下西夏。然而,此举差点把北宋拖垮,不得不放弃。

    总之,一句话,他们完全拿西夏没有办法!

    西夏的铁鹞子可是实打实的重骑兵,一身重甲,刺斫不入;骑士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

    他们的马是最擅冲阵的河西良马,他们的人队长以上皆一时之悍将,他们的重甲是大名鼎鼎的冷锻瘊子甲,他们的剑是连大宋官家都珍藏的夏国剑……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铁鹞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重甲骑兵,没有之一!就算是金国的铁浮屠都比不上。

    野战之中,常常把宋军打得闻风丧胆。

    李纲、刘韐和李若水都想知道赵素要怎么对付无解的铁鹞子。

    赵素笑了,摸出羽扇轻摇慢摆,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他本身就俊逸非凡,加上一身宽大飘逸的道袍,看头十足,让人折服,从而相信他的话。

    他缓缓道:“官家,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付西夏,何必硬抗?”

    “就算硬抗能赢,也是元气大伤,接下来咱们怎么击败金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桓不由自主点头:“不错,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硬抗!”

    李纲追问:“敢问国师,咱们要用何谋略来对付西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讨论谋略之前,咱们是不是应该把一个人请过来呢?”

    赵桓疑惑道:“老师,请谁呀?”

    赵素淡淡道:“孙傅!”

    几人恍然大悟!

    孙傅奉命出使西夏,在西夏待了一年多,必定对西夏国内的形势十分清楚。

    这次他也随着西夏的求亲使团一起回来了,赵桓还没有来得及接见他呢。

    赵桓喝道:“快!宣孙傅觐见!”

    “诺!”一个小黄门匆匆离去。

    “对了,”赵桓问,“老师,西夏的求亲使团要怎么处置?要不打发他们回去?”

    “不用急,”赵素摇头,“先晾着,说不定能够派上用场。”

    孙傅很快就被召来。

    相比离开汴京之前,现在的孙傅简直让赵桓认不出来。

    那时候的孙傅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现在的孙傅却是一个干枯的糟老头,脸上没有半丝朝气。

    这也很正常。

    出使西夏一年多,孙傅数次被李乾顺囚禁,小命时刻不保,一日三惊,提心吊胆,犹如惊弓之鸟,精神濒临崩溃。

    见了赵桓,他当即嚎啕大哭起来:“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官家,臣真是太高兴了!官家啊,臣在西夏没有一天不想你。”

    “臣生怕不能完成官家所托,日夜不能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若是能够为官家分担一丝忧愁,臣这把老骨头就算客死异乡也值了。”

    赵桓顿时心软了,红了眼眶:“孙卿,苦了你也!”

    李纲、刘韐和李若水也一副感动落泪的样子。

    眼见君臣就要抱头大哭,好好的军议变成卖惨大会,赵素重重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几人精彩的表演。

    “孙大人,你没有忘记官家对你的嘱咐吧?”

    孙傅一脸疑惑地望向赵素,他离开汴京前,赵素还在灵宝观上收拾行李准备跑路,他并不认识赵素。

    他大为震惊,自己离开汴京一年多,垂拱殿中何时出现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大臣?看年纪,自己的孙子都比他大。

    赵桓连忙道:“孙卿,这位乃是国师,亦是朕的老师!”

    孙傅更是震惊得张大了嘴巴,良久才反应过来,连忙对赵桓道:“官家,臣没有忘记你的嘱咐!”

    “你让臣与西夏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只是幌子,实际上要臣联络西夏的母党,帮助他们重新掌权!”

    “就算做不到,也要摸清楚西夏朝中的形势,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

    赵桓一脸欣慰:“孙卿没有忘记就好!事实上,这是老师的安排。”

    李纲、刘韐、李若水都大吃一惊,想不到赵素这么早就布了局。

    赵素摇着羽扇问:“那么,孙大人,形势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