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巨型反光史诗 !
#
1988年4月4日
白沙导弹实验场
#
影像:
片头倒计时
影像编号MOM3799132-19
1988年4月4日摄制
美**队财产
应超自然灾害政策咨询委员会要求录制
仅供授权人员观看
#
Whiney-Mopy-Whale测试
供闭门听证会使用的说明短片
[文字整理稿]
Whiney-Mopy-Whale测试
地点:W**R-37BTF
时间:4月4日 0600时
普通摄像机,编号ASCPR31:
一名穿着卡其色长袍的男子,身高大约5尺8寸(公制1.72米),在四名军事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摄像机预定的拍摄范围内,在地面上喷涂了X记号的位置站定不动,标记了X的测试位置被四面聚碳酸酯夹层玻璃包围着,在远景中可以看到周围还有两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尾对尾组成的掩体。
字幕:莫比-迪克行动第一次施法测试。
两名军官在核对物资清单后,从包装箱里取出一根木杖,木杖头部生长成瘤状。一名士兵(士兵A-J-S)撩开了长袍男子一侧的袍袖,对其注射了4.8毫克东莨菪碱,随后解开了长袍男子嘴里的塞口球。
从撩开的袍袖里可以观察到被安装在长袍男子身上的约束性外骨骼。
(胶片翻印照片)
士兵A-J-S在确认过长袍男子的生理指标后,将连接了钢缆的挂钩挂上约束性外骨骼的加固挂点。
士兵A-J-S挂上第二根姿态破坏钢缆。
(镜头沿钢缆移动)
>画外音:“在室内亚临界状态实验中,光圈科技公司的科学家们发现实验对象即使处于电痉挛中,照样可以完成施法中的施咒步骤。”
(镜头展示了延伸进地堡的控制钢缆。)
与此同时,另一名士兵(士兵J-T-F)将一根固定钢棒旋入固定于混凝土地面中的螺孔,并将用来固定长袍男子的约束性外骨骼与钢棒连接。
(镜头展示了从长袍背部破口处露出的固定销)
士兵J-T-F戴上电焊面具,将约束性外骨骼脊椎部分的固定销焊死在钢棒上,接着开始焊死钢缆挂钩的接口。
焊接完成后,士兵J-T-F向镜头示意。军官在移交木杖后和士兵J-T-F一同离场,进入低于地平线的02掩体。
士兵A-J-S接过木杖,待其余人员进入掩体后,将木杖塞入长袍男子手中,木杖头部从两面夹胶玻璃之间伸出,穿过两辆装甲车之间的空隙,指向1.61公里外作为标靶的M48A5型坦克。
(镜头展示了从长袍男子背后看到的发射阵地、摄像机、传感器杆、掩体、目标)
在确认长袍男子已经握紧木杖后,士兵A-J-S解除了约束性外骨骼的第一道机械姿态保险。
>原音:
警报声响起。
高音喇叭通知:“37号弹道实验场即将开始实验,请所有地面人员进入掩体。倒计时T减60。”
>画外音:“第一次施法实验即将开始,在摄制组所在的掩体内,一支固定在枪架上的.308口径步枪正瞄准着法师的脑袋。”
>原音:
高音喇叭通知:“解除第二道保险!”
士兵A-J-S在距离钢筋混凝土地堡15米处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壕沟里,拉动尼龙绳,解除了第二道保险。
(插入演示动画,展示解除保险销之后,卡住弹簧定位杆的轴承滚珠进入让位槽,释放出弹簧定位杆的后2/3行程。限制约束性外骨骼动作的弹簧定位杆被杆上安装三个缺口滚柱支撑着,只需要弯折左手肘,施加额外的35牛顿力,就可以被推进第二段1/3行程。滚柱会卡住弹簧定位杆,阻止弹簧完全伸展。继续压缩弹簧,可以用弹簧定位杆触发位于保险机底部的扳机机构,解除第三道保险。)
高音喇叭:“37号弹道实验场即将开始实验,请所有地面人员进入掩体。T减30。”
士兵A-J-S沿壕沟进入03掩体,锁紧防爆门,戴上隔音耳罩,手握阿托品注射器,躺入盛着圣水的铅浴缸,盖上盐岩盖,按下就位确认按钮。
警报声结束。
高音喇叭:“37号弹道实验场即将开始实验,请所有地面人员进入掩体。T减15。”
“高速摄像机正常。”
“人员状态正常。”
“T减10!”
“9!”
“护身符测试箱正常。”
“8!”
“备份测试箱正常。”
“7!”
“传感器阵列正常。”
“6!”
“倒计时转入有线通讯!”
“进入无线电静默。”
>画外音:
“听觉屏蔽模块解除。”
“5。”
“视觉控制模块解除。”
“4。”
“姿态第三保险解除。”
“3。”
“正在构建姿态。”
“确认姿态!”
“2。”
“姿态构建完成。”
“1。”
一道强光从木杖的瘤状头部前发出,命中标靶车体首上白色五角星涂装上方偏右的区域。
(展示一张图片,粉笔在上述区域的一道焦痕上画了个圈,标记为A1)
>原音:
地堡内部通讯系统:“请现场视察人员在掩体内稍候。”
未在镜头内出现的人物:“请留下你们的摄录设备,放在原地,从B3号门离开。”
摄影团队人员:“这些摄像机是光圈科技公司的财产……”
一支手伸过来,遮盖了大部分画面:“请留下你们的摄录设备,放在原地。”
枪械上膛声。
#
时间:4月4日 1000时
普通摄像机,编号USRBRF-11:
画面一片黑暗,朝向地面。
“穿过隔离区边界!”一个声音喊道:“斯坦利!打开该死的镜头盖!”
一张脸的上半部分出现在镜头前:“打开了!军士!”
摄像机被重新扛上肩头,画面稳定下来之后,可以看出拍摄者位于一辆M926军用五吨卡车的后舱里,一名身着六色沙漠迷彩的坐在拍摄者对面的座位上,脸上戴着M17A1防毒面具,看不清其面貌。
戴着面具的中士说话瓮声瓮气:“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斯坦利?”
拍摄者在离话筒很近的地方喊道:“从一开始就记录下对靶标的检验过程!军士!”
“很好!”军士点点头,拍摄者偷偷地将镜头转向军士的胸前,可以辨认出名牌上拼写出的“军士T-泰森”字样:“那你为什么会忘记打开镜头盖!一等兵!”
拍摄者大概是想起了军士对“对不起”这个词语的蔑视态度,只能吼回去:“我忘记了!军士!”
“听起来你并不觉得自己错了!斯坦利!”军士继续他的“家庭教育”:“你同一个排的战友们!正冒着生命危险!让你的国家!获得应对超自然威胁的珍贵资料!而你!因为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正准备毁掉这些资料!”
“是!军士!”斯坦利吼道。
卡车颠簸了一下,蒙着车厢的棚布在热风的吹拂下鼓胀起来,一缕阳光从运兵的车斗里扫过,照亮了几张被蒙在防毒面具和塑胶头罩下的面孔。
车在沙尘中行驶了五分钟,终于停下了。
中士从狭窄的座位上站起来,把手中的武器挂上肩,命令道:“下车!建立防线!”
坐在车斗另一头的士兵们撩开车斗尾部的防水布帘挂在挂钩上,放下车斗尾门,手一撑挂着帘布的支架,就跳下了卡车,在卡车的3点和9点方向警戒着。6点方向是另一辆M926的车头,保护着驾驶室的金属百叶窗收在车头顶上,露出防弹夹胶玻璃后同样戴着防毒面具的驾驶员。
扛着摄像机的斯坦利一等兵最后一个下了车,这台加强了屏蔽措施的松下VHS摄像机里面额外安装了太多的屏蔽材料。虽然扛起来比一般的机型重了不少,但是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STS-27号任务中,在为期三天的失重环境里还可以忍受。额外增加的这些重量——主要是些特定规格的橡胶和储存器,散热贴、金箔和金属网——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设备在太空高能辐射中损坏的几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到货架产品低廉的价格。
这是NASA在公开招标一台经过航天级屏蔽的摄像设备时提出的要求——太空总署需要一台由货架产品改装,能在强辐射环境中工作的商用级设备,用以记录太空人在绕地轨道上的三天生活。日本人只知道这样的合同会是一个绝佳的营销案例,也是和NASA进一步合作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特殊的摄像机实际上都装备在新成立的联邦储备局快速反应部队,最终扛在斯坦利这样的小兵肩上。
这支十年前建立的部队和联邦储备局的任务关系不大,只是挂在储备局名下获得拨款和人员罢了。
很多人顾名思义,总会把储备局武装误以为是“预备役”部队,或者和特勤局混淆。很难说这是一种不幸的巧合,还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他们使用的装备有一部分由太空总署提供,一些是从军队“借”来的,一些没法列入预算的“设备”则属于国家档案馆和接受联邦拨款的博物馆,最终拼凑成一支属于联邦政府的反巫术力量,也是用来填补骑士团留下的空缺。
斯坦利把摄像机放在车斗边的座位上,镜头朝着车厢里面。他先跳下车,再把摄像机接下来。画面晃动了一下,终于稳定下来,在一晃而过的画面里,可以看到南面远处公路上停在拖车上的坦克。
“Whiney-Mopy-Whale测试,第一次靶标检查。”斯坦利按照剧本介绍说。他跟着已经散开成散兵线的步兵们,朝着黄沙中的靶标前进。
“如果你们踩到了什么东西!停下来!继续踩在上面!叫你的NCO来处理!”一个军官喊道。
“如果你们的盖格计数器发生什么变化!告诉你的NCO!不要急着往回跑!”他试图让士兵们安心:“短时间的外源辐射超标不是一件大事!保持呼吸节奏,回到洗消集结点!”
向靶标收拢的圈子越来越小,士兵们的间距也逐渐缩小到了危险的地步。一部分士兵停下脚步,在沙漠中趴下,开始挖掘自己的单兵掩体。
扛着摄像机的斯坦利跟着其余的士兵继续前进,那辆坦克停在平坦的沙漠中间,漆面上反射着上午的阳光。车辆下是一块预埋在沙漠里的钢筋混凝土平台,四条钢缆把M48坦克栓在上面,免得魔法意外地把它炸飞到阿尔伯克基去。
最后一英里路在录像里完整地被展现出来,一支规模大得多的回收队在装甲部队的护送下,开到了靶道的另一头,去回收那名“魔法师”。除了斯坦利转过身拍摄回收队的几秒镜头,画面里只有远处的山,阳光下逐渐变得灼热的沙漠,以及停在画面正中间,充作靶标的坦克。
“Whiney-Mopy-Whale测试。1988年4月4日。”斯坦利的声音在穿过面具之后,听起来闷闷的:“我们已经抵达了三号地面靶标。”
几名士兵围绕着坦克检查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异状。工兵用帆布立起了一个小棚子,把气割工具和钢瓶放在阴影下,点燃了乙炔火炬,开始从履带上方的翼子板切割下一块钢板。
“斯坦利!跟上!”泰森军士在坦克边招呼摄像师。
斯坦利尽量保持着摄像机的平稳,朝那辆M48跑去。他很快就抵达了脚本里预定的位置,开始拍摄坦克首上被魔法命中的地方。
在大白星最上面一角的右侧,有一圈淡淡的烧灼痕迹。摄像机凑近了一些,拍摄到更多的细节。
“打开舱盖,进行内部检查。”泰森军士命令道。
斯坦利把摄像机放在翼子板上,踩着负重轮,两手一撑就爬了上去。摄像机拍到了炮塔座圈下阴影处的一些脓疱。只不过这时候没有人注意到这点,斯坦利重新提起了摄像机,放在自己的肩头上。
“正在打开舱盖。”一名士兵手持撬棍,把撬棍的扁头卡进半圆形的炮塔舱盖里,撬起一条缝,另一个坐在机枪转塔上的士兵扒着那条缝,把舱盖打开来,看起来有些费劲。
录像在这里被剪辑了,插入了一条提示语:
画面将展示令人不适的内容,敬请留意。
作为靶标的M48A5的舱盖都没有上锁,只不过这一型号为了在核生化环境中作战,在装甲内侧增加了防中子内衬,舱盖都对应地加强了密封性。一些单位反映过新炮塔上的半月形舱盖比之前的旧型号更沉重,更难打开,不过那都是50年代的事情了。
再说,舱盖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那么难打开。
斯坦利从炮塔前部向舱盖靠近,他好像是把左腿膝盖跪在了炮塔上,以保持摄像机的平衡。之前拿撬棍的士兵抽出匕首,伸手到半开的舱盖下,狠狠地推动匕首,终于割断了什么炮塔里连接着舱盖的东西。
另一个士兵这才打开了舱盖。舱盖下连接着白色的韧带和红色的肌肉,割断的血管中还在往外喷血。
斯坦利扛着摄像机靠近一些,透过舱盖向车舱内拍摄。
在坦克的炮塔里,似乎充满了粘稠的无色液体,在液面下,隐约可以看到充满了整个炮塔的巨大物体,上面的沟回清晰可见。
“军士!这里有点问题!”斯坦利说。他转过身,摄像机拍到了泰森军士本能地从坦克边后退的瞬间。
这时候炮塔转过来,90毫米口径火炮把没站稳的摄像师扫下了车身。录像到此戛然而止,没有必要继续播放之后摄像机横躺在地面上拍摄的沙漠、靴子和天空了。
这样的内容已经足够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们做出最终的判断。
这几天熬夜熬得毫无价值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