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将军回忆录 > 澳宋:扬帆起航 第八章 回归

澳宋:扬帆起航 第八章 回归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帝国将军回忆录 !

    西元1629年2月26日,经过数日的火车旅途,我们终于抵达了位于澳洲北部半岛上的北海湾市。

    我跳下火车,接过江小白的行礼,狠狠伸了个懒腰。这几天里我们穿越了整条东海岸,坐火车坐到浑身酸软。

    江小白下来以后,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带着咸味的空气:“就是这个海风,几年没来过了。”

    我耸耸肩,火车站离海边有四五公里,我才闻不出什么海的味道。

    北海湾市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城市。事实上,在当初建立它的时候,先辈的设计师们就准备将它打造成北海沿岸的军事城市,只是后来承平日久,这种战争气息过于浓重的打算被议会否决了。

    现在我们去北海湾市,还能在城市西部看到绵延十几公里的海岸防御工事,当然现在它们大部分被废弃,少数幸运的设施被卖给了商人们,建成了海边的酒吧和旅馆。

    不过说起来,我们那时候的军校生还会去一些保留完好的工事里学习土木工程。听说现在已经不用了,因为火炮的发展使那些几百年前的工事失去了参考价值。

    我和江小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年多,对它有着不亚于故乡的感情。

    坐在前往军区的公共马车上时,我和江小白都在看着窗口,回忆着当时的青春时光。

    过去略有些破旧的城市环路被修缮一新,坑坑洼洼如月球表面的道路被重新铺上了石子路,市政府还投入资金使用了大量的水泥,看上去倒是有些像长安的道路。

    至于公共的照明设备,那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只有主干道安装了充足的路灯,支路和街巷上还是主要依靠居民窗户里发出的光线和居民楼门前强制安装的街灯照明。

    军区在城市的北部,沿着深入陆地的青年河建立。

    我们来到军区的门口时,正是新的一批完成适应性训练的新兵准备迎来分配的时候。

    往日有些空荡的军营门前站着数千名新兵,全部身着整洁的灰色军装。此时的北海湾不比阴雨连绵的长安,接近赤道的夏季阳光晒得吓人,我和江小白换上一身短袖短裤都热到汗水打湿了帽子,路面散射的阳光刺激得眼睛有些不适。

    但穿着严整军服的新兵们却在炽热的阳光下一动不动,横成排竖成列,从任何角度看都

    基本是一条直线。

    江小白远远地打量了新兵们一会儿,下意识地低声问我:“你当初也是这样子的?”

    “怎么可能?”我瞥了他一眼,“我是海军的指挥系毕业生,一来就是尉官起步,怎么可能在阳光下晒太阳?”

    “再说了,这样死抓队列纪律的都是灰衣服的陆军,我们海军的陆战队都不会这么严。”

    正说着,一群戴着直筒帽的低层军官从军营门跑出来,为首的一人抓着一只铁皮喇叭大喊:“现在开始入营!从一营开始,按顺序来!”

    靠近军营大门的方块在军官的指挥中开始运动,从天空中看去,就像分散在天空中的云朵被风吹动一样。

    我看着全程不发一语的新兵,心中还是觉得比较满意。按照戚继光的练兵方法,能做到在机动中保持沉默的军队,至少在纪律方面已经达到了古典主义强军的门槛。

    我和江小白走的是侧门,那里是休假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的报到处。在那里我和江小白分别。

    我原以为和江小白的再见会是在北京,结果却是在台北——不过这是后话了。

    负责接待我的是我四年前入伍时的接待人,现在他已经升到了主任的职务,不过他很明显不记得那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应届海军生了。

    我将古象给的文件交给他,他让办事员拿去确认真实性,自己先和我介绍了一遍航船安排和明国的大致局势,以及我的同行者。

    “李少校,这次的新兵里面有两个营的陆军会调去中国总督区,用于补充和替换一个驻扎在旅顺的陆军营。”王志敬介绍。王志敬是这位主任的名字,我从他胸前的名牌上看到。

    “也就是说,旅顺会有两个海军陆战队营和两个陆军营?”

    “是的,其中一个陆军营会加强列装野战火炮。”

    听到这里我提起精神。“加强列装野战炮?”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地方,如果是要巩固金州要塞的话,部署更多的野战炮还不如运一些便宜的霰弹炮过来。

    “会列装线膛枪吗?”我问。相对于更多的火炮,人手一把线膛枪才是正道。

    王志敬摇头道:“军部经费有限,暂时不支持往中国装备线膛枪。”

    我点头表示理解,王志敬又说:“这次随船

    去中国的还有几个留学生。”

    他将一份文件递给我:“您可以先看一看,我先去处理些事情。”

    “您忙。”我接过文件,在走廊上找了个作为坐下来。

    文件上的第一人姓毛,我看了一下简介,全名竟然是毛承祚。

    当时我就快从椅子上弹起来了,这怎么回事,剧情不对啊!毛文龙的儿子怎么跑到澳宋来留学了?

    本来大明有人来澳宋留学我就已经够吃惊了,搞得我有点弄不清现在到底是17世纪前期的晚明还是19世纪后期的晚清,留洋派都出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大明要搞洋务运动师宋长技以制夷啊?但这节奏也不对啊,澳宋理论上是中国正统,老朱家要是派人来澳宋学习,那以后就不怕屁股下的龙椅不稳吗?

    我稳一下心神,自己一个小小的少校就不要想肉食者的事情了。

    简介上介绍毛承祚是1626年初来的澳宋,在国立陆军大学里插班,三年学完了游击和野战学,不过没有入伍实习,这个月结束了大三课程后就申请退学返回辽东。

    后面还有三个留学生,还好不是把三顺王都派过来,要不我得想个办法跟他们结拜一下,说不准以后他们发达了我可以蹭蹭光当上中国分舰队司令。

    一个叫马德龙,学的是炮兵,原是往日本商船上的炮手,老奴起事后屠了他老家,他一怒之下投了毛文龙,后面机缘巧合之下通过考核来了澳宋进修;还有一个唤作孙宜兴,浙江嘉兴人,毛文龙的老乡,应该是亲信,来学的也是野战。最后一个叫吴坚忠的,对他的介绍就详细了许多。

    我仔细看了一遍,其履历确实是带有几分传奇色彩,1627年后金猛扑朝鲜的时候就是他孤身一人穿越后金占领区到了关宁军,把情报交给袁崇焕。

    嗯,我袁都督自然是以大局为重,稳妥当先,不肯出兵进攻辽沈的。

    这人是主动要求来澳宋的,学的却是此时在明国上不了台面的情报学和侦察与反侦察学,两年读完三年的课程,还有一年时间在全国游学,在警察系统和情报系统实习过。

    文件上的照片是画师写实笔绘的,看得出吴坚忠的眼神给画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着重突出了吴坚忠那双坚毅的眸子,钢铁一样锐利的神色几乎透出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