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废柴反穿记 > 第11章 迷云

第11章 迷云

笔趣阁 www.xbqg8.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废柴反穿记 !

    东唐,昭明宫。

    正月廿四,皇帝大婚,停朝三天,今日是群臣朝见的日子。

    高大雄浑的含元殿静静地矗立在晨曦之下,半轮红日半悬在明瓦之上,无形中带着无可言说的威严与迫人的压力。

    青石扶栏,龙尾三道。螭头为首,莲花做底。

    御桥外,渐渐地已经朝臣聚集在丹凤门外,二三作堆,这些人中看似好像一个整体,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出亲疏远近,一个个的小团体分属着不同党派,不时的,从远处的街道上,或骑马缓跑,或乘轿慢行,他们像是入海的水滴清晰而准确的归入属于自己的群体之中。

    一声声节奏浑厚而肃穆的钟鼓之声从殿前的翔鸾、栖凤二阁上传出。朱红色的宫门缓缓地打开——

    朝臣们听到早钟之声都停下了彼此的交谈,理了理身上不同色的官袍,肃静而按部就班的走入到这东唐的权利中心。

    群臣朝拜,山呼万岁。

    含元殿中,高台金座。宝座上,欣长清俊的身影穿着黑金衮冕,垂珠十二旒,玉簪导之;八面冕服,日月星辰,龙山雉蜼,皆以金线绣之。

    贺夜昭居宝座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安静恭谨跪在殿下的群臣,殿外的晨光堪堪照到他的袍角,捻金的绣线泛出明亮的光芒,垂珠之后的面容晦暗不清,只余嘴角一点冷漠的弧度。

    高台上的人做了一个平身的手势,身后自有的身着武服的男子上前朗声道——

    “众卿平身——”

    东唐的皇宫宫侍也许是这个世上最不寻常的侍从,从文武弘圣明仁高宗开始,因圣肃皇后不喜宦官阉臣,故高宗一纸诏书便废了昭明宫中的宦官,只余几个老人留在身边。圣肃皇后又收留了遗孤流民,将他们培养成皇帝身边最赤忱忠诚的侍卫,从此武侍临朝就成了东唐朝堂上最奇特的一个习惯而沿用至今。

    声音一落,宝座上的皇帝和殿下的群臣开始了你来我往的相互寒暄,一来是表现皇帝的体恤下属,二来是朝臣们表忠心的机会。毕竟含元殿的大朝并不是经常有的。

    场面话终于聊完,接下来就是各种国事,朝事近半,一位身着朱红朝服、腰配银鱼的官员执着象牙芴走向殿中——

    贺夜昭扫了一眼他,目光微沉,正五品上中散大夫秦述,掌议论政事,官职不高不低。

    “臣中散大夫秦述有事启奏!”

    来了,贺夜昭示意武侍,武侍上前一步,朗声代道:“准奏——”

    秦述有着中等身材,只是近几年有些发福,他留着修剪良好的山羊胡,虽年近五十,但说话的声音还算洪亮。“臣前日诚读《高宗疏义》,此书中记到,言,高宗六年,永元年间,正逢帝后大婚,先帝为此大赦天下,开举恩科。时至今日,吾皇业已大婚,臣恳请陛下遵循先例,广开恩科!”

    此言一出,朝堂具是一静,复而哗然。

    新帝束发之年登基,如今已七年有余,所以在朝的官员不少都是两朝旧臣。提起当年先帝的恩科之举,仍是现在朝堂上一个几乎被禁言的话题。

    科考之举是当年圣肃皇后所提的新政改革之法中的重中之重,先皇也因此大力提拔了一批寒门清流官员,打破了以往门阀独占朝堂的格局,但十六年后,本该欣欣向荣的东唐朝堂大权,却因先皇与圣肃皇后的先后驾崩而再复门阀手中,一时间,东唐动荡数年,科举之事便无人再提。

    如今中散大夫秦述重提科举实乃一记重锤敲在当场所有人的心上,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反观倒是座上皇帝与前排几位深紫朝服的官员神情淡定,直到贺夜昭似乎看够了下面的纷争,向身边的武侍递了一个眼色,那人微微躬身,声音洪亮——

    “朝堂肃静——”

    下面吵成一团的朝臣们纷纷整理衣冠,躬身行礼,“陛下恕罪!”然后都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东唐最高统治者的发话。

    贺夜昭逡巡的俯视着宝座下的人们,冕冠上的金珠发出相撞的响声,半掩下的帝颜模糊不清,他勾了勾嘴角,“孤还记得父皇驾崩前最遗憾的就是新政未施,不能亲眼见到东唐四海升平,国力强盛!”

    他拂了下宝座的扶手,包金的龙首间嵌着颗流光溢彩的宝珠,猛地提高了音量,低沉微哑的声音在广阔的宫殿中回响——

    “孤继承大统以来,无时不在勤政劳形,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替父皇看到这东唐盛世!”

    座下朝臣连忙俯身行礼,齐声高呼:“先皇英明!陛下英明!”

    宝座之上,那人听到殿下的山呼,嘴角勾起一点嘲讽的笑意,但在众人察觉之前便消弭,语气却是一派感慨真诚,“众臣皆是肱骨之臣!”

    “孤自然希望能与各位贤才共同将东唐带入繁荣富强之境……”

    在皇帝的一番激励之语下,一时间,群臣激动,一些清流出身、年龄尚轻的臣子热泪盈眶,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恩遇。

    “至于先皇新政科举之事……”贺夜昭放缓声音,侧头相问,“元右相是何看法?”

    被点到元右相正是元清潇元贵妃的生父、元氏门阀家主——元简扬。

    他穿着一身深紫官服,乌纱帽,白玉簪,高而瘦,剑眉鹰目,气势非凡,与元清潇倒是有几分相似。

    元简扬语气平平,中气十足的上前一步道:“回禀陛下,先皇在时文韬武略,前人所不及。臣等愚钝,时常未能参透先帝用意,永元科举,影响各异,争议颇多,也因先皇后驾崩为止,臣以为,科举之事干系重大,还需仔细商讨。”

    贺夜昭垂下眼帘,掩下眼底锋芒,他点点头,又对一旁同样官服的干瘦老头问道:“那李左相又是何看法?”

    “臣不敢……”干瘦老头也是出列,站在元简扬一旁,“禀陛下,先帝知人善用,先皇后更是智虑过人,故臣以为,新政科举虽还有不足之处,但看见其先锐本意!望陛下多加考虑,实现先皇夙愿。”

    李左相话音已落,贺夜昭却看不出什么心思,殿下的干瘦老头依旧保持着深躬的姿势,大殿内落针可闻,过了一会儿,才从高座上传来一声听不出喜怒的声音——

    “元右相、李左相的意见孤会酌情考虑,新政科举之事容后再议,散朝。”

    言罢,贺夜昭便一摆冕服走了,徒留一殿朝臣立在原地。

    李老头一等皇帝玄色金纹衣袍消失在殿外,就直起腰,眯着眼,拈着自己的山羊小胡,对身后的人道:“散了吧,散了,回去等陛下决断吧……”

    他侧身看了身边身材高大的元右相,拱了拱手,慢悠悠的踱出了殿外,他身后的一些官员也跟着退了出去,剩下的官员只是静静地立在元简扬身后。

    元右相看着李成靖的背影,负着手不知在想着什么,“李左相的双鬓好似都白了,这段时日他应当是人逢喜事……”

    据他较近的几位朝臣们低着头听他如此说话,皆知李相寻回失踪幺女,一举成为国丈,而元相嫡女反而是屈居一格,一时间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应答。

    元简扬仿佛自言自语的说了这么一段话,也没指望身边的人有何作答,一撩朝袍,抬脚走了出去。

    ……………………………………………………………………

    贺夜昭走出含元殿,对身后的武侍吩咐道:“召李成靖、元简扬等臣宣政殿议政。”

    武侍得令后,微施一礼,快步而去。

    一盏清茶,一炉淡香。

    贺夜昭换了一身淡青色常服,银线钩织的菱形回纹压在袖沿,狼毫朱砂,他一旁已经摆满了不少的奏章。

    门外传来侍从的唱和声,殿门被推开,贺夜昭放下手中朱笔,嘴角勾起一个和缓的笑容,“元相来了,赐座!”

    侍从连忙搬来条案,置上蒲团,奉上茶盏就安静的退了下去,元简扬并没因皇帝的和颜悦色而肆意,反而是恭谨行礼——

    “陛下厚爱,多谢陛下。”

    这时贺夜昭没有了先前在朝堂上的气势凌人,温和了许多,“元相太多礼了,在孤面前不必如此。”

    “君尊臣卑,礼教不可乱。”元简扬长跽而坐,恭谨依旧回禀。

    座上的皇帝端起茶盏,长睫低垂,饮了一口茶,他温和不变的问道:“今日早朝之事,元相如何是看?”

    “臣愚钝,此事还未理出头绪……”元相侧身面向贺夜昭,“只是臣认为科举之事繁冗庞杂,牵广甚多,还是从长计议,慎之重之。”

    牵广甚多?恐怕是门阀甚多吧!皇帝眼底掠过嘲讽,语气愈发温和,带着点犹豫,“科举之事非同小可,孤自会慎之。”

    元简扬俯身连呼陛下英明。

    贺夜昭舒了舒眉,“元相近来身子可还好?前几日,贵妃还求恩典归省,只是孤的内廷还要她打理,就回绝了。”

    元简扬连称不敢,陛下厚爱,“劳烦贵妃娘娘,微臣受之有愧。”

    皇帝甚是不在意的摆摆手,“贵妃不比旁人,孤与她相持多年,自是情谊非常。”

    元简扬又是伏地行礼,几经哽咽,掩过眼中冷意。

    此时,门外再次传出武侍传喝,李成靖从殿外走进,皇帝依旧吩咐侍从奉茶看座,但脸上的温和笑意收了几分。

    李成靖与元简扬相对而坐,侍从静静地为贺夜昭换了新茶,满室清香。

    贺夜昭:“孤正与元右相商讨恩科之事,李相便进来了,对于此事李相又是和看法?”

    李成靖捏了捏自己的胡子,不动声色的扫了相对的元简扬,“臣不及元相,只是臣以为先帝行新政科举,虽有不足之处,但也是因无先例、经验不足所致。先帝骤崩,新政止,科举停,然,科举之势以起,东唐尤枯木逢春。故臣望陛下重行新政科举!”

    贺夜昭听完李成靖所说,沉默片刻,长叹一声,“李相有心了,容孤想想。”

    元简扬不动声色的侧首,果不其然的收到了李左相的有些冷漠的眼神。

    红墙玉阶,新新绿柳。

    元简扬和李成靖跟随着侍从出昭明宫,元右相看了一眼前方低头引路的侍从,放慢几步,拉开了不远不近的距离。

    “李相,又快到先皇忌日了。”

    元简扬抚着拇指间的扳指,慢慢说道。

    一旁背着手的干瘦老头没了刚才气势凌人,反倒是神色悠闲缓步走着,“先帝乃一代明君。”他侧目看了元简扬一眼,又慢悠悠的走到了前面,平静的语调中听不出什么情绪。

    “只可惜早逝。”如若不然,那还有你在此嚣张。

    元右相眯着眼看着干瘦老头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慢慢地跟了上去。

    宣政殿内,侍从安静地将丞相们用过的物件撤了下去,仍坐在原处的皇帝定定地看着殿外,手中拿着一份已经批好的奏章。

    “陛下,该用午膳了。”

    天枢代替了原本武侍的位置,躬身提醒。

    贺夜昭回神,低眸看到手中的奏章,眼底闪过一丝厌恶,随手将那份奏章扔在旁边竹筐里,但并未起身。

    “天枢,父皇的忌辰快要了吧。”

    贺夜昭突然问道。

    “是,陛下。”天枢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答道:“三月十六是先皇和先皇后的忌辰。”

    贺夜昭垂首摩擦着一侧的楠木扶手,白玉似得手指滑过被岁月打磨的油光水滑的扶手,过了一刻钟,他沉声吩咐道:“召太史局五官正。”

    天枢:“是,陛下。”

    世人敬鬼神而尊天地,神鬼之说与天文星象息息相关,太史局掌观天下天相,但天文星相变化无常,谁又说的清呢?

    稳然坐在殿中的皇帝看着打开的殿门外——

    红墙玉瓦,铁甲金戈,碧天流云,鹰击长空!

    他渊黑幽亮的眼眸深处升腾出一股明亮摄人的火焰,嘴角轻勾,带着无法轻视的迫人自信。

    快了,局已经布好,鸟儿应该进笼了。

    天华八年二月十八,太史局五官正观测异象,上奏曰:主心宿,文昌大胜,吉。

    上,大悦。

    天华八年三月初十,郦山定陵守军急奏,高宗定陵,突显异象,红光满布,经久不散。

    上闻之,大恸,曰:继位以来,未现先皇意愿,帝心深愧。

    天华八年三月十六,先帝忌辰,上与太庙定新政,开科举,大赦天下。

    此时昭城内外,桃花艳色,春意盎然。

    李府——

    一身素衣的李嘉和站在廊中,薄唇轻勾,低声喃喃:“终于来了。”

    一旁的小侍女一脸不解的问,大郎,什么来了?

    男人摸摸身边小丫头的脑袋,朗声笑道,看,府中桃花终于开了。

    小丫头满脸疑惑的嘀咕:“园中的桃花都快败了,大郎莫非痴了不成?”

    含凉殿——

    一身华服的艳丽女子神色专注的垂眼看着池中争相夺食的各色锦鲤,一边从侍女手中取一点饵料。

    这时,妙仪步履匆匆的由回廊而来,行礼后,附在女子耳畔低语几句。

    妙仪接过侍女手中事物,挥退侍女,低声道:“娘娘,这可如何是好?!”

    元清潇不紧不慢的撒下手中鱼食,“慌什么!时局还未明了,父亲自有办法。”

    言罢,她看着愈发竞争相烈的锦鲤,眉间却拢上一层阴翳。

    谁作池中鱼,谁作执饵人。